词语大全

成象

 [  chénɡ xiànɡ  ]

基本释义

  • chénɡ xiànɡ
  • ㄔㄥˊ ㄒ一ㄤˋ
  • 成象
  • dn qke

词典解释

⒈  成为感官可以觉知的形象或现象。具体内容视所指不同而异。

引证解释

⒈  成为感官可以觉知的形象或现象。具体内容视所指不同而异。

《易·繫辞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韩康伯 注:“象况日月星辰。”
孔颖达 疏:“象谓悬象,日月星辰也。”
荀子·乐论》:“凡姦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生焉。”
梁启雄 简释引 物茂卿 曰:“成象,谓形於歌舞。”
刘向 《说苑·修文》:“是故服不成象,而内心不变。”
鲁迅 《集外集·湘灵歌》:“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成象』(cheng|xiang|)同音词

    • 呈详1.犹言书面呈报。详,旧时对上陈报﹑请示的公文。
    • 城乡1. 城镇和乡村。如:城乡结合部。
    • 城厢1.靠近城的地区。亦泛指城市。
    • 逞祥1.犹呈祥。
    • 逞想1.犹畅想。
    • 秤象1.称象的体重。《三国志.魏志.邓哀王冲传》:"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致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后因以"秤象"为少年聪慧的典故。
    • 丞相官名。战国时始设,为百官之长。秦代以后,专辅佐皇帝综理国政,但亦有居此位而无实权的。西汉初置相国,后称丞相,西汉末称大司徒,东汉末复称丞相。魏、晋、南北朝间,或称丞相,或称司徒、大丞相、相国等,废置不常。南宋孝宗时,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代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是中书省直隶地区的行政长官。行中书省也设丞相或左右丞相。明初设丞相,不久废。
    • 呈祥1.呈现祥瑞。
    • 承想1.料想。用于否定词后。
    • 承向1.应允。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