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潜避

 [  qián bì  ]

基本释义

  • qián bì
  • ㄑ一ㄢˊ ㄅ一ˋ
  • 潛避
  • iggj nk

词典解释

⒈  隐避;躲避。

引证解释

⒈  隐避;躲避。

汉 李尤 《屏风铭》:“舍则潜避,用则设张,立必端直,处必廉方。”
《三国演义》第三回:“儒 曰:‘……主公且须避之。’ 卓 乃入园潜避。”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李勉 ﹞取过三两一封银子,教他递与,赠为盘费,速往远处潜避。”

国语辞典解释

⒈  躲避隐藏。

《三国演义·第三回》:「儒曰:『此丁原义儿:姓吕,名布,字奉先者也。主公且须避之。』卓乃入园潜避。」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潜避』(qian|bi|)同音词

    • 前跸1.亦作"前?"。 2.古代帝后出行时﹐侍卫在车驾前开路清道﹐禁止行人通行﹐称为"前跸"。
    • 前臂1.胳膊上由肘至腕的部分。
    • 铅笔1.指蘸铅粉涂改错字之笔。 2.用石墨或加颜料的黏土做笔芯的笔。
    • 諐鄙1.卑鄙罪恶之事。
    • 遣币1.古代婚嫁礼仪之一。求婚时男方向女方赠送币帛等礼物。
    • 浅鄙1.粗浅鄙俗。
    • 浅弊1.犹浅陋。
    • 浅蔽1.浅陋蔽塞。
    • 谦毖1.谦虚谨慎。
    • 谦避1.谦让。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