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饮和

 [  yǐn hé  ]

基本释义

  • yǐn hé
  • 一ㄣˇ ㄏㄜˊ
  • 飲和
  • qnq t

词典解释

⒈  谓使人感觉到自在,享受和乐。语本《庄子·则阳》:“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郭象注:“人各自得,斯饮和矣,岂待言哉?”

引证解释

⒈  谓使人感觉到自在,享受和乐。

语本《庄子·则阳》:“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
郭象 注:“人各自得,斯饮和矣,岂待言哉?”
南朝 宋 王韶之 《宋四厢乐歌·肆复乐歌》:“法章既设,初筵长舒,济济列辟,端委皇除。饮和无盈,威仪有餘,温恭在位,敬终如初。”
唐 刘禹锡 《令狐相公俯赠篇章斐然仰谢》诗:“饮和心自醉,何必管弦催。”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国语辞典解释

⒈  本指使人自得中和之道。语本晋·郭象·注:「人各自得,斯饮和矣,岂待言哉?」后指推爱及于他人。

《庄子·则阳》:「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
《隋书·卷一五·音乐志下》:「饮和饱德,恩风长扇。」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饮和』(yin|he|)同音词

    • 音和1.反切的一种。指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之字声调及韵母相同。也称"音和切"。
    • 饮河1.谓喝黄河水。 2.《庄子.逍遥游》云:尧让天下于许由,由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成玄英疏:"许由,隐者也……隐于箕山,师于啮缺,依山而食,就河而饮。尧知其贤,让以帝位。许由闻之﹐乃临河洗耳。"后遂用作典故,以"饮河"比喻所需求极有限。 3.比喻隐退,不追求荣利。
    • 饮龁1.饮水啮草或嚼谷。
    • 引河1.用人工导引黄河之水。后泛称人工开挖的支流。
    • 印合1.印盒,模子。 2.印证契合。
    • 印盒1.模子。 2.盛印章的盒子。
    • 阴喝1.语塞不能对答。《后汉书·窦宪传》﹕"宪恃宫掖声埶﹐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主逼畏﹐不敢计。后肃宗驾出过园﹐指以问宪﹐宪阴喝不得对。"李贤注﹕"阴喝犹噎塞也。阴音于禁反﹐喝音一介反。"一说为暗中喝止。《资治通鉴·汉章帝建初八年》引此文,故三省注:"余谓喝﹐诃也;许葛翻。阴﹐密也﹐潜也。当帝问之时﹐密诃左右不得对也。观帝以赵高指鹿为马责宪﹐则阴喝之义可知也。"
    • 阴合1.私下联合。
    • 阴何1.南朝梁诗人何逊和陈诗人阴铿的并称。
    • 阴和1.语本《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后因以"阴和"为应贤者之邀而出仕的典故。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