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立言

 [  lì yán  ]

基本释义

  • lì yán
  • ㄌ一ˋ 一ㄢˊ
  • 立言
  • uu yyy
  • 动词

词典解释

⒈  树立精要可传的言论;亦指著书立说

expound one's ideas in writing; achieve glory by writing;

引证解释

⒈  指著书立说。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 疏:“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摛鋭藻以立言,辞炳蔚而清允者,文人也。”
鲁迅 《呐喊·阿Q正传》:“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

⒉  泛指写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⒊  立论;提出某种见解或主张。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臣等再三细绎,立言虽或过激,而究非狂悖之谈。”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譬如说某地风气闭塞,也未必无一二开通的人,但记载批评,总要据大多数立言,这一二人决遮不了大多数。”
郭沫若 《盲肠炎·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如在承认我的解释上立言。则我的证据虽然只有一个,而 河上博士 是连一个也没有。”

国语辞典解释

⒈  树立精辟可传的言论、学说。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
《儒林外史·第一八回》:「文章是代圣贤立言,有的一定的规矩。」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立言』(li|yan|)同音词

    • 力言1.极力申说。
    • 丽颜1.美丽的容颜。
    • 黎彦1.谓众多的贤士才人。
    • 篱鷃1.篱间小鸟。常以喻见识浅陋﹑胸无大志的人。
    • 利眼1.指太阳。
    • 厉言1.声色严厉地说话。
    • 礼筵1.清制于令节设宴招待宗亲﹑群臣百官及藩属的筵席称礼筵。
    • 厘盐1.谓治理盐务。
    • 离言1.离别时说的话。
    • 离筵1.饯别的宴席。 2.唐代新进士在曲江举行的宴会。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