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三署

 [  sān shǔ  ]

基本释义

  • sān shǔ
  • ㄙㄢ ㄕㄨˇ
  • 三署
  • dg lftj

词典解释

⒈  汉时五官署、左署、右署之合称。

引证解释

⒈  汉 时五官署、左署、右署之合称。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后汉书·和帝纪》:“引三署郎召见禁中。”
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署谓五官署也,左、右署也,各置中郎将以司之。郡国举孝廉以补三署郎,年五十以上属五官,其次分在左、右署。”
唐 沉佺期 《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明朝题 汉 柱,三署有光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杨雄 为侍郎,乃三署郎,非尚书郎也。”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三署』(san|shu|)同音词

    • 三叔1.周武王兄弟管叔﹑蔡叔﹑霍叔三人的合称。武王灭殷,立纣子禄父(武庚)守商祀;命三叔监管殷遗民,防止他们反叛。见《逸周书.作雒》﹑《史记.周本纪》。
    • 三蜀1.汉初分蜀郡置广汉郡,武帝时又分置犍为郡,合称三蜀。
    • 三术1.三条途径;三种方法或策略。(1)指兼并别国之三术。《荀子.议兵》:"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2)谓灭国三术。《谷梁传.宣公十五年》:"灭国有三术:中国谨日,卑国月,夷狄不日。"范宁注:"卑国谓附庸之属。襄六年传曰: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此谓三术。"(3)指人主治国三术。《管子.任法》:"故主有三术。夫爱人不私赏也,恶人不私罚也,置仪设法以度量断者,上主也。爱人而私赏之,恶人而私罚之,倍大臣,离左右,专以其心断者,中主也。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
    • 三庶1.唐玄宗废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为庶人,时称"三庶"。
    • 三数1.表示为数不多。
    • 三属1.三次斟酒。 2.指古代战士上身﹑髀部﹑胫部的铠甲相连以掩蔽全身。 3.三度会盟。
    • 散殊1.各不相类;各有区别。
    • 散舒1.散开,舒展。
    • 散摅1.舒展。
    • 散束1. 由于互相排斥作用,一束电子沿着纵向横向散开的倾向,这个效应在速调管里是一个缺点。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