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儆惧

 [  jǐnɡ jù  ]

基本释义

  • jǐnɡ jù
  • ㄐ一ㄥˇ ㄐㄨˋ
  • 儆懼
  • waq nhw

词典解释

⒈  戒惧;警惕和畏惧。

引证解释

⒈  戒惧;警惕和畏惧。

《国语·晋语二》:“以主其祭祀,且镇抚其国家及其民人,虽四邻诸侯之闻之也,其谁不儆惧於君之威,而欣喜於君之德!”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老志 密奏谓:‘他日上与 郑后 皆有难,深可儆惧。’”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知微》:“二公( 周公、太公 )之孙子苟能日儆惧於二公之言,又岂俟 孔子 出而始议变乎?”
清 林则徐 《会札澳门厅传谕义律条款》:“其餘各躉船均当儆惧,即日全出 老万山,各奸夷亦须即日附搭回去。”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儆惧』(jing|ju|)同音词

    • 旌举1.表彰举荐。
    • 静居1.安静地闲居。 2.谓隐居静修。
    • 静局1.和谐恬静的场面。
    • 兢惧1.戒慎恐惧;惶恐。
    • 惊沮1.犹惊惧。
    • 惊惧1.亦作"惊戄"。 2.惊慌害怕。
    • 惊懅1.见"惊遽"。
    • 惊遽1.亦作"惊懅"。 2.惊慌焦急。
    • 京局1.宋时指中央机构各部门,又称百司。 2.指清代铸钱机构宝泉局及宝源局。
    • 京剧我国全国性的主要剧种之一。清中叶以来,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徽调、汉调相继进入北京,徽汉合流演变为北京皮黄戏,即京剧。也叫京戏。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