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曩时

 [  nǎnɡ shí  ]

基本释义

  • nǎnɡ shí
  • ㄋㄤˇ ㄕˊ
  • 曩時
  • jyk jf

词典解释

⒈  往时;以前。

引证解释

⒈  往时;以前。

汉 贾谊 《过秦论上》:“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七:“诸帅府復得与家俱行,无復曩时之患矣。”
章炳麟 《文学说例》:“至於 禹 域,进化虽紆,然其官府治具,社会人事,繁错万端,本非曩时之 日本 比也。”

国语辞典解释

⒈  以前。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诗·序〉:「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也作「曩昔」、「曩日」。

《文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曩时』(nang|shi|)同音词

    • 囊矢1.《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后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后以"囊矢"为出征复仇的典实。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