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六馆

 [  liù ɡuǎn  ]

基本释义

  • liù ɡuǎn
  • ㄌ一ㄡˋ ㄍㄨㄢˇ
  • 六館
  • uy qnp

词典解释

⒈  国子监之别称。唐制,国子监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统称六馆。宋元以后,渐加合并,以至仅存国子一学,但后世仍以六馆指国子监。

⒉  谓清之实录馆、文颖馆、国史馆、四库全书馆、四库会要馆、内廷方略馆。

引证解释

⒈  国子监之别称。 唐 制,国子监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统称六馆。 宋 元 以后,渐加合并,以至仅存国子一学,但后世仍以六馆指国子监。

唐 韩愈 《太学生何蕃传》:“於是太学六馆之士百餘人,又以 蕃 之义行,言於司业 阳先生 城,请諭留 蕃。”
明 宋濂 《送国子正苏君还金华山中序》:“平仲 将行,率六馆之士祖饯於 龙江 之上。”
清 冯桂芬 《改建正谊书院记》:“书院始於 唐明皇 建丽正书院。盖六馆之属,与今书院异。”

⒉  谓 清 之实录馆、文颖馆、国史馆、四库全书馆、四库会要馆、内廷方略馆。

清 梅曾亮 《光禄大夫经筵讲官礼部尚书李公墓碑》:“輶车风驰,入我包匭,成均大师,六馆咏歌。”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六馆』(liu|guan|)同音词

    • 流观1.周流观览。 2.泛观,约略地看。
    • 流官1.明清时朝廷派遣到川滇黔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官。因其有一定任期,非世袭,非土著,有流动性,故称。
    • 流灌1.流注;流入。
    • 六管1.玉制六律管。
    • 六关1.六个关卡。《左传·文公二年》:"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杜预注:"塞关、阳关之属凡六关﹐所以禁絶末游﹐而废之。"一说关卡名。 2.指作诗应把握的六个主要之点。
    • 六官1.周六卿之官。《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国之政﹐总称六官或六卿。 2.隋唐后中央政权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之尚书总称六官。
    • 六筦1.西汉末年王莽为增加税收所实行的财政经济政策。即酒﹑盐﹑铁专卖﹐铸钱和收山泽税。见《汉书.王莽传中》。亦作"六管"。
    • 留馆1.清制,进士之中在一甲里一二三名的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在二甲﹑三甲里的,再应朝考,成绩优者到翰林院学习三年,称"庶吉士"。学习期满,举行"散馆"考试,优等的授翰林院正式官职,原为二甲进士授编修,原为三甲进士授检讨,称为"留馆"。未留馆的,可为给事中御史主事,或出为州县官。
    • 柳管1.指柳宗元的诗文。管,笔。
    • 柳罐用柳条编成的斗状的汲水器具。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