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阅读 1670
基本释义
- dà bǐ
- ㄉㄚˋ ㄅ一ˇ
- 大比
- dd xx
词典解释
⒈ 周制,每三年调查一次人口及其财物,称大比。
⒉ 周代每三年对乡吏进行考核,选择贤能,称大比。
⒊ 隋唐以后泛指科举考试。
⒋ 明清亦特指乡试。
引证解释
⒈ 周 制,每三年调查一次人口及其财物,称大比。
引《周礼·地官·小司徒》:“及三年则大比。”
郑玄 注:“大比谓使天下更简閲民数及其财物也。”
唐 独孤及 《谢加司封郎中赐紫金鱼袋表》:“亦冀俗稍务本,人渐足食,使贡赋之入,岁增月长。三岁大比,以版图归於有司。”
⒉ 周 代每三年对乡吏进行考核,选择贤能,称大比。
引《周礼·地官·乡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兴贤者谓若今举孝廉,兴能者谓若今举茂才。”
⒊ 隋 唐 以后泛指科举考试。
引唐 白行简 《李娃传》:“其年遇大比,詔应直言极諫科,策名第一。”
《红楼梦》第二回:“他於十六日便起身赴京,大比之期,十分得意,中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县太爷。”
⒋ 明 清 亦特指乡试。
引《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在 杭州 倏然三年,又逢大比, 舜美 得中首选解元。”
《明史·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
《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且説是年正值大比之年,那姓 赵 的便送孙子去赶大考。”
国语辞典解释
⒈ 周代乡大夫三年考试一次,称为「大比」。后泛称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
引《周礼·地官·乡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
《醒世恒言·卷三二·黄秀才徼灵玉马坠》:「来年大比,黄秀才必来应举,那时待老身寻访他来,与娘子续秦晋之盟,岂不美乎?」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大比』(da|bi|)同音词
- 打比1.指两相比较。
2.比方。表示假设。
- 大笔1.犹大手笔。谓重要文章。
2.对他人文章或书画的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