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谥议

 [  shì yì  ]

基本释义

  • shì yì
  • ㄕˋ 一ˋ
  • 諡議
  • yuw yyr

词典解释

⒈  亦作“谥议”。

⒉  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下礼官评议其生平事迹,依据谥法拟定谥号,奏请钦定,谓之“谥议”。汉崔骃有《章帝谥议》。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諡议”。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下礼官评议其生平事迹,依据谥法拟定谥号,奏请钦定,谓之“謚议”。 汉 崔駰 有《章帝謚议》。

唐 白居易 《郑涵等太常博士制》:“凡朝廷礼制,或损益有宜,中外謚议,或褒贬不决,尔为博士,皆得正之。”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二》:“﹝《汉书》﹞《高帝纪》:‘羣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 汉太祖,功最高。”
上尊号曰 高皇帝。’此諡议之始也。”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题·谥议》:“汉 晋 而下,凡公卿大夫赐謚,必下太常定议,博士乃询察其善恶贤否,著为謚议,以上于朝。若 晋 秦秀 之议 何曾、贾充,唐 独孤及 之议 苗俊卿,宋 邓忠臣 之议 欧阳永叔 是也。”

国语辞典解释

⒈  为拟议谥号而作的文辞。汉晋以下,太常博士掌公卿大夫拟谥,察死者的善恶贤否,著为谥议。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谥议』(shi|yi|)同音词

    • 事宜关于事情的安排和处理:研究干部任免事宜。
    • 事义1.指文章的思想内容。 2.事理;情理。 3.谓以典故比喻事物的意义。 4.指典故的意义。
    • 事役1.劳役。 2.政务;公务。 3.指战事。
    • 事意1.事情的意义。 2.用意;意图。 3.犹事情,事务。
    • 施医1.进行医治。 2.谓免费给人治病。
    • 施遗1.施舍赠送。
    • 施以1.给予。
    • 施易1.移易交换。
    • 施翼1.张开翅膀。形容伸展﹐散布。
    • 世议1.世人的评论。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