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浯溪

 [  wú xī  ]

基本释义

  • wú xī
  • ㄨˊ ㄒ一
  • 浯溪
  • igkg iex

词典解释

⒈  溪水名。在湖南省祁阳县西南。唐诗人元结卜居于此,筑台建亭,台曰峿台,亭曰吾亭,与浯溪并称“三吾”。

⒉  借指形胜之地。

引证解释

⒈  溪水名。在 湖南省 祁阳县 西南。 唐 诗人 元结 卜居于此,筑台建亭,台曰 峿台,亭曰 吾亭,与 浯溪 并称“三吾”。

唐 元结 《浯溪铭》序:“浯溪 在 湘水 之南,北匯于 湘,爱其胜异,遂家溪畔。溪世无名称者也,为自爱之故,自命曰 浯溪。”
宋 张孝祥 《水龙吟·过浯溪》词:“生平只説 浯溪,斜阳唤我归船繫。”
清 钱谦益 《<吕季臣诗>序》:“浯溪 之士游於吾门者十餘人,皆怀文抱质,有 邹 鲁 儒学之风。”

⒉  借指形胜之地。

清 陈维崧 《念奴娇》词:“我与浯溪曾有约,采入文抄篇幅。”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浯溪』(wu|xi|)同音词

    • 五怸1.土质细而润泽的中等土壤。
    • 五溪1.地名。指雄溪﹑樠溪﹑无溪﹑酉溪﹑辰溪。一说指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汉属武陵郡,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 五席1.古代行大礼时铺设的五种不同的席子。即莞席﹑缫席﹑次席﹑蒲席﹑熊席。
    • 五细1.指出身贱﹑年辈小﹑关系远﹑资历浅﹑地位低的五类人。
    • 武戏1.古代球鞠﹑骑射﹑手搏角力等游戏。 2.以武功为主的戏。与"文戏"相对。
    • 乌犀1.犀牛的一种。皮可为甲,角可为器具﹑饰物,又可入药。亦指乌犀的角或其制品。 2.皂荚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皂荚》。
    • 乌戏1.同"呜呼"。 2.叹词。
    • 巫觋1.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合称"巫觋"。后亦泛指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巫师。
    • 诬系1.捏造事实陷人于罪。
    • 无析1.谓完善,没有分散﹑损耗。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