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王永彬·围炉夜话第十六则·评语

教育是要教导孩子好的行为。在孩童成长的时期,还不能分辨善恶是非,如果太过宽容,会导致他在善恶的分辨上不够清楚。原谅孩子的小过错而不严格要求,那么他会认为无所谓,下次又犯同样的错误,最后将成为败坏德行的主因。反之,若从小严格督导,小过必惩,小

评语

  教育是要教导孩子好的行为。在孩童成长的时期,还不能分辨善恶是非,如果太过宽容,会导致他在善恶的分辨上不够清楚。原谅孩子的小过错而不严格要求,那么他会认为无所谓,下次又犯同样的错误,最后将成为败坏德行的主因。反之,若从小严格督导,小过必惩,小善必扬,长大便成一善恶分明、嫉恶扬善的有德之人,这全看父兄的教育态度。聪明者忽入下流,愚钝者转为上达;正如种树,幼株虽美,不细心加以栽培,最后树木也会长得芜杂不堪。反之,幼株虽劣,若能晨昏灌溉,小心扶持,也能长成枝干皆美的良村,因此资质秉赋并绝对重要,后天的教养对一个人尤其重要。

  “人到无求品自高”,心中放不下一个“利”字,等有利可图之时,难保不会受诱惑而失了人品。求学是很辛苦的,若不能勤备,再聪明的人也难以成功了,因为他不肯学。有德者若能居于权威的位置,影响的范围大了,可以施行很多措施奖掖道德,自然就很容易感化人了。钱财在平时处理起来就很累人,既想得之,又要保之,若是在乱世,没有法律的保障,恐怕恶人都想谋夺了,不仅累人,还要招祸呢!

围炉夜话简介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这本书是作者王永彬“于清·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的 “一经堂”完成的。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围炉夜话》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围炉夜话·第十六则原文

  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