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黄帝问伯高道:我想要了解六腑如何输送谷物以及肠、胃的大小长短,能够容纳多少谷物,这些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呢?
伯高说:请让我详细地解说。谷物在人体中从入口到排出体外所经历的深浅、远近、长短过程是:从嘴唇到牙齿的长度是九分,嘴宽是二寸半。从牙齿后到喉咙上的会厌,三寸半深,这部分大到能容纳五合食物。舌头重十两,长七寸,宽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宽一寸半,从咽门至胃的长度是:—尺六寸。胃折皱屈曲在一起,如果伸展开,长二尺六寸,周长一尺五寸,直径五寸,胃大到可容谷物三斗五升。小肠后面附着脊柱,从左向右回环叠积,内与回肠相通相连,外附于脐上方,总共回环叠绕十六个弯曲,小肠周长二寸半,直径八又三分之一分,长三丈二尺。大肠从正当脐的部位向左回环,四周迭积而下,回环反复十六个弯曲,大肠周长四寸,直径一又三分之一寸,长二丈一尺。直肠附着脊柱,承受回肠排出的糟粕,向左回环迭积,上下略有偏斜,直肠周长八寸,直径二又三分之二寸,长二尺八寸。总计食物入嘴经胃肠到排出体外为止的长度是六丈四寸五分,其中回环弯曲是三十二曲。
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黄帝内经·肠胃灵枢原文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府传榖者,肠胃之小大、长短、受榖之多少,奈何?伯高曰:请尽言之,榖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二斗五升;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叠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三尺;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环反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广肠,传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肠胃所入至所出,长六尺四寸四分,回曲环反三十二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