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世言何足听
- 拼音
- shì yán hé zú tīng
- 平仄
- 仄平平仄仄
- 韵脚
- 上声十二吻、上平十二文、下平九青、去声二十五径
- 上一句
- 吟此可达观
「世言何足听」出自:《遣病(自此通州后作)》
自古谁不死,不复记其名。今年京城内,死者老少并。
独孤才四十,仕宦方荣荣。李三三十九,登朝有清声。
赵昌八十馀,三拥大将旌。为生信异异,之死同冥冥。
其家哭泣爱,一一无异情。其类嗟叹惜,各各无重轻。
万龄龟菌等,一死天地平。以此方我病,我病何足惊。
借如今日死,亦足了一生。借使到百年,不知何所成。
况我早师佛,屋宅此身形。舍彼复就此,去留何所萦。
前身为过迹,来世即前程。但念行不息,岂忧无路行。
蜕骨龙不死,蜕皮蝉自鸣。胡为神蜕体,此道人不明。
持谢爱朋友,寄之仁弟兄。吟此可达观,世言何足听。
独孤才四十,仕宦方荣荣。李三三十九,登朝有清声。
赵昌八十馀,三拥大将旌。为生信异异,之死同冥冥。
其家哭泣爱,一一无异情。其类嗟叹惜,各各无重轻。
万龄龟菌等,一死天地平。以此方我病,我病何足惊。
借如今日死,亦足了一生。借使到百年,不知何所成。
况我早师佛,屋宅此身形。舍彼复就此,去留何所萦。
前身为过迹,来世即前程。但念行不息,岂忧无路行。
蜕骨龙不死,蜕皮蝉自鸣。胡为神蜕体,此道人不明。
持谢爱朋友,寄之仁弟兄。吟此可达观,世言何足听。
「世言何足听」作者: 元稹
「世言何足听」辞典释义
◎ 世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世·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4
〔古文〕卋【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勢。代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又【論語】必世而後仁。【註】三十年爲一世。【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又【維摩經】大千世界。【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又姓。【風俗通】秦大夫世鈞。又與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註】世與生同。又【韻補】叶私列切,音薛。【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集韻】書作。◎ 言的意思
【酉集上 • 言】言·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平聲。【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釋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書·湯誓】朕不食言。【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八糾萬民,七曰造言之。【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又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士載言。【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又一句爲一言。【左傳·定四年】趙子曰:夫子語我九言。【論語】一言以蔽之。又一字爲一言。【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猶議也。【屈原·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又號令也。【周語】有不祀則修言。又助語辭。【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註】語辭也。又【爾雅·釋詁】言,我也。【詩·周南】言告師氏。【傳】言,我也。師,女師也。又【博雅】問也。【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又【廣雅】從也。又【釋名】委也。又言言,高大貌。【詩·大雅】崇墉言言。【註】高大也。又簫名。【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韻會】或作䇾。又官名。【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傳】納言,喉舌之官。【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又幘名。【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又地名。【詩·國風】出宿于干,飮餞于言。【傳】適衞所經之地也。又山名。【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又【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又州、縣名。【宋史·劉翊傳】有言州。【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又人言,砒石別名。【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又姓。【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又複姓。【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又【正韻】夷然切,音延。義同。又【集韻】牛堰切,音。訟也。又【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和敬貌。【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集韻】亦作訢。又叶眞韻。【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又叶五剛切,音昂。【詩·商頌】鬷假無言。叶上羹平,下爭彊。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又叶五姦切,音顏。【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又叶魚戰切,音彥。【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載笑載言。【說文】本作。从口,䇂聲。䇂,辠也,犯法也。【釋名】言之爲䇂也,寓戒也。鄭樵曰:言从舌从。,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 何足的意思
⒈ 犹言哪里值得。
引《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听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听·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說文】笑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楊愼曰】听,古哂字。又【廣韻】口大貌。【集韻】大口謂之听。又【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音。亦笑貌。又【集韻】口謹切,音赾。又魚斤切,音㹞。又逆乙切,音聉。義同。又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又魚衣切,音沂。與同。嗞,媿貌。又【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聽)〔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定切,音侹。【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書·太甲】聽德惟聰。【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又【廣韻】待也。又受也。【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註】聽,猶受也。又從也。【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疏】聽,從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又斷也。【禮·王制】司寇正明辟,以聽獄訟。【周禮·天官·大宰】凡邦之小治,則冢宰聽之。【前漢·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又任也。【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又也。【戰國策】請爲王聽東方之處。【註】聽,偵之。又【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㕔。【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又【韻補】叶儻陽切,音堂。【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总述:诗句世言何足听出自《遣病(自此通州后作)》。作者是唐朝诗人元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