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扫洒书堂试药炉

诗句
扫洒书堂试药炉
拼音
 sǎo sǎ shū táng shì yào lú
平仄
?仄平平仄仄?
韵脚
上一句
外郎直罢无馀事
下一句
门巷不教当要闹

「扫洒书堂试药炉」出自:《寄元员外》

外郎直罢无馀事,扫洒书堂试药炉。门巷不教当要闹,
诗篇转觉足工夫。月明台上唯僧到,夜静坊中有酒沽。
朝省入频闲日少,可能同作旧游无。

「扫洒书堂试药炉」作者: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后移居和州(今安徽省和县)。贞元十四年进士,曾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官职。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张籍早年生活贫苦,后来官职也较低微。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代宗李豫、德宗李…

「扫洒书堂试药炉」辞典释义

◎ 扫洒的意思

⒈  见“扫洒”。亦作“扫洒”。

⒉  冲洗;洒水扫地。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造此剑之时, 赤堇之山 破而出锡, 若耶之溪 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击橐。”
《后汉书·赵孝传》:“亭长先时闻 孝 当过,以有长者客,扫洒待之。”
宋 苏洵 《上皇帝书》:“刀锯之餘,必无忠良,纵有区区之小节,不过闈闥扫洒之勤,无益於事。”

⒊  喻用武力平定廓清。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伏惟 唐 至陛下,再登太平,剗刮羣姦,扫洒疆土,天之所覆,莫不宾顺。”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腥羶一扫洒,凶狠皆披攘。”

◎ 书堂的意思

⒈  学堂。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就经黌舍,略见书当;习武兵栏,偏知剑术。”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达生 辞了母亲,又到书堂中去了。”

⒉  书房。

唐 赵嘏 《送权先辈归觐信安》诗:“小斋松岛上重叶覆书堂。”
宋 陆游 《戏咏闲适》:“暮秋风雨暗江津,不下书堂已过旬。”

◎ 试的意思

【酉集上 • 言】试·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6

【唐韻】【集韻】【韻會】式吏切,詩去聲。【說文】用也。【博雅】嘗也。【增韻】探也,較也。【易·无妄】无妄之藥,不可試也。【釋文】試驗,一曰用也。【註】試,謂少嘗之也。【書·舜典】明試以功。【禮·緇衣】不試而民咸服。【莊子·齊物論】嘗試言之。
【正韻】式至切,音翅。義同。
姓,見【姓苑】。
【集韻】設職切,音識。義同。通作式。
叶詩止切,音始。【詩·小雅】方叔涖止,其車三千,師干之試。試叶止。
叶申之切,音詩。【詩·小雅】私人之子,百僚是試。叶上裘,裘音渠之反。

◎ 药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药·康熙筆画:21·部外筆画:15

【唐韻】以灼切【韻會】弋約切,音躍。【說文】治病草。【史記·三皇本紀】神農氏甞百草,始有醫藥。【急就篇註】草木、金石、鳥獸、蟲魚之類,堪愈疾者,總名爲藥。
【本草】芍藥。詳芍字註。
療也。【詩·大雅】多將熇熇,不可救藥。【莊子·天地篇】有虞氏之藥瘍也。
姓。【通志·氏族略】藥氏,望出河内,後漢南陽太守藥崧,晉有牙門藥冲。
【韻會】式灼切,音鑠。灼藥,熱貌。【丘遲·思賢賦】心灼藥如傷。
旅灼切,音略。【張衡·南都賦】歸鴈鳴鵽,黃稻鱻魚,以爲勺藥。【註】勺藥,五味之和。藥音略。【西溪叢語】言勺藥者,乃以魚肉等物爲醢食也。【韓退之·郾城聯句詩】五鼎調勺藥。
,難祈却老藥。上藥旅酌切,下藥以灼切,二藥不同音。
【唐韻古音】醫藥之藥去聲,音効。
【字彙補】與籞苑之籞同。李正己曰:園亭中藥闌,闌卽藥,藥卽闌,猶言圍援,非花藥之闌。《漢書·宣帝紀》:池藥未幸者,假與貧民。凡《漢書》闌入宮禁,闌字多从艸,則藥闌字義尤分明也。

◎ 炉的意思

【巳集中 • 火】炉·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篇海】俗爐字。詳爐字註。
(爐)【玉篇】洛乎切,音盧。火爐也。【范致能詩】何如田舍火爐頭。

总述:诗句扫洒书堂试药炉出自《寄元员外》。作者是唐朝诗人张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