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争利西入秦

诗句
争利西入秦
拼音
 zhēng lì xī rù qín
平仄
平仄平仄平
韵脚
上平十一真
上一句
自古推高车
下一句
王门与侯门

「争利西入秦」出自:《大梁送柳淳先入关》

青山辗为尘,白日无闲人。自古推高车,争利西入秦
王门与侯门,待富不待贫。空携一束书,去去谁相亲。

「争利西入秦」作者: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后两试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五十岁时任溧阳县尉,由于抱负不得施展,便放迹山林间,吟诗度日,以致公务多废,县令便另委他人代行职务,并把他的俸禄减去一半,不久…

「争利西入秦」辞典释义

◎ 争利的意思

⒈  争夺利益。

《荀子·大略》:“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
王先谦 集解:“蚤与爪同。言仕乱世骄君,纵得小利,终丧其身。”
《史记·魏世家》:“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曷有忧贫而与贾竖争利,戚穷而与凡琐竞达哉?”
任涛 郑洪庆 《略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步配套》:“一部分企业单纯追求利润,采取压低基数、扩大留成比例、乱摊乱挤成本等不正当手段与国家争利。”

⒉  争取军事优势。多指争占有利地形,争取有利地位。

《孙子·军争》:“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輜重捐。”
贾林 注:“行军用师,必趋其利。远近之势,直以举军往争其利,难以速至。”
《史记·秦本纪》:“晋君 弃其军,与 秦 争利,还而马騺。 繆公 与麾下驰追之。”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 匈奴 不可击也。”
《三国志·魏志·袁尚传》:“太祖 遂围之,为堑,周四十里;初令浅,示若可越。 配(审配 )望而笑之,不出争利。”
金 元好问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盖 淮南 平,则 江 之北尽为战地。进而争利於舟楫之间,我之劲弓良马有不得骋者矣。”

◎ 西的意思

【申集下 • 襾】西·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古文〕㢴【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音粞。【類篇】金方也。【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地名。【晉書·地理志】西郡。【韻會】唐置西州。
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篇海】蘇前切,音先。【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韻補】斯人切,叶音辛。【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廣韻】籀文作。○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 入的意思

【子集下 • 入】入·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廣韻】納也,得也。
【增韻】沒也。
【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

◎ 秦的意思

【午集下 • 禾】秦·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廣韻】匠隣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慈隣切,音螓。國名。【說文】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詩·秦風·車鄰註】秦,隴西谷名。在雍州鳥鼠山之東北。【疏】今秦亭,秦谷也。【韻會】春秋秦國,漢置天水郡,後魏改秦州。【釋名】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
三秦。【史記·項羽紀】三分關中,王秦降將,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翳翟王,爲三秦。
大秦國。【後漢·西域傳】大秦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其人民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
姓。秦自顓頊後,子嬰旣滅,支庶以爲秦氏。
【說文】一曰秦,禾名。
叶慈良切,音牆。【易林】玉璧琮璋,執贄是王。百里寧越,應聘齊秦。

总述:诗句争利西入秦出自《大梁送柳淳先入关》。作者是唐朝诗人孟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