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霏微物象移
- 拼音
- fēi wēi wù xiàng yí
- 平仄
- 平平仄仄平
- 韵脚
- 上平四支
- 上一句
- 浩荡乾坤合
- 下一句
- 为祥矜大熟
「霏微物象移」出自:《喜雪献裴尚书(裴均也,时为荆南节度使)》
宿云寒不卷,春雪堕如簁.骋巧先投隙,潜光半入池。
喜深将策试,惊密仰檐窥。自下何曾污,增高未觉危。
比心明可烛,拂面爱还吹。妒舞时飘袖,欺梅并压枝。
地空迷界限,砌满接高卑。浩荡乾坤合,霏微物象移。
为祥矜大熟,布泽荷平施。已分年华晚,犹怜曙色随。
气严当酒换,洒急听窗知。照曜临初日,玲珑滴晚澌。
聚庭看岳耸,扫路见云披。阵势鱼丽远,书文鸟篆奇。
纵欢罗艳黠,列贺拥熊螭。履敝行偏冷,门扃卧更羸。
悲嘶闻病马,浪走信娇儿。灶静愁烟绝,丝繁念鬓衰。
拟盐吟旧句,授简慕前规。捧赠同燕石,多惭失所宜。
喜深将策试,惊密仰檐窥。自下何曾污,增高未觉危。
比心明可烛,拂面爱还吹。妒舞时飘袖,欺梅并压枝。
地空迷界限,砌满接高卑。浩荡乾坤合,霏微物象移。
为祥矜大熟,布泽荷平施。已分年华晚,犹怜曙色随。
气严当酒换,洒急听窗知。照曜临初日,玲珑滴晚澌。
聚庭看岳耸,扫路见云披。阵势鱼丽远,书文鸟篆奇。
纵欢罗艳黠,列贺拥熊螭。履敝行偏冷,门扃卧更羸。
悲嘶闻病马,浪走信娇儿。灶静愁烟绝,丝繁念鬓衰。
拟盐吟旧句,授简慕前规。捧赠同燕石,多惭失所宜。
「霏微物象移」作者: 韩愈
「霏微物象移」辞典释义
◎ 霏的意思
【戌集中 • 雨】霏·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8
◎ 微的意思
【寅集下 • 彳】微·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10
又【廣韻】微,妙也。【禮·禮運】德產之致也精微。又【說文】隱行也。【史記·秦始皇紀】微行咸陽。又【廣韻】細也。【孟子】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又【玉篇】不明也。【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又【韻會】衰也。【詩·小雅】式微式微。【箋】微乎微者也。【史記·杞世家】杞小微。又【韻會】賤也。【尚書序】虞舜側微。又【爾雅·釋詁】匿微也。【註】微謂逃藏也。【左傳·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註】微,匿也。又【爾雅·釋詁】蔽,微也。【晉語】公子重耳過曹,曹共公聞其駢脅,諜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註】微,蔽也。又殺也。【禮·檀弓】禮有微情者。【疏】微,殺也,言賢者喪親,必致滅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數,以殺其內情。又伺察也。【前漢·郭解傳】使人微知賊處。【註】微,伺問之也。又【爾雅·釋訓】骭瘍爲微。【註】骭,脚脛。瘍,瘡也。【詩·小雅】旣微且尰。又【韻會】非也。【詩·邶風】微我無酒。又【韻會】無也。【禮·檀弓】齊餓者,不食嗟來之食。曾子曰:微與。【註】微,猶無也。又國名。【書·牧誓】微盧彭濮。【傳】微在巴蜀。又【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疏】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山氣靑縹色,故曰翠微也。又紫微,太微,少微,星名。【晉書·天文志】紫微垣十五星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天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太微,天子庭也。五帝之座也,十二諸侯府也。少微,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明大而黃,則賢士舉也。又三微。【後漢·章帝紀】春秋於春每月書王者,重三正,愼三微也。【註】三微者,三正之始,萬物皆微,物色不同,故王者取法焉。十一月,時陽氣始施於黃泉之下,色皆赤,赤者陽氣,故周爲天正,色尚赤。十二月,萬物始牙而色白,白者隂氣,故殷爲地正,色尚白。十三月,萬物莩甲而出,其色皆黑,人得加功展業,故夏爲人正,色尚黑。又姓。【左傳·哀八年】微虎。【註】魯大夫。又微生,複姓。【論語】微生高。◎ 物象的意思
⒈ 外界事物。
引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⒉ 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引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
《文献通考·经籍九》:“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⒊ 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引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⒋ 景物,风景。
引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⒌ 物候现象。
引《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
◎ 移的意思
【午集下 • 禾】移·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6
【唐韻】弋支切【集韻】【韻會】余支切【正韻】延知切,音匜。【說文】禾相倚移也。【六書故】移秧也。凡種稻先苗之後移之。
又【說文】一曰禾名。又遷也。【韻會】今遷徙之迻借作移。【書·多士】移爾遐逖。又【廣韻】易也,延也。【博雅】轉也。【書·畢命】世變風移。【禮·大傳】絕族無移服。【疏】在旁而及曰移。言不延移及之。又【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疏】移謂靡匜搖動也。又【廣韻】遺也。【博雅】移,脫遺也。又官曹公府不相臨敬,則爲移書箋表之類也。【前漢·公孫弘傳】弘乃移病免歸。【註】移書言病。【後漢·光武紀】於是致僚屬作文移。【註】文書移於屬縣。又姓。【風俗通】漢弘農太守移良。又山名。【水經注】沅水源出許山,流注於熊溪,熊溪南帶移山,山本在水北,夕中風雨,旦而山移水南,故名。又通作施。【前漢·衞綰傳】劒者,人之所施易,獨至今乎。【如淳註】施,讀曰移。言劒者人所好,故多數移易貿換之也。又【集韻】【韻會】以豉切,音異。【禮·郊特牲】以移民也。【註】移之言羨也。【疏】以蜡祭豐饒,皆醉飽酒食,使人歆羨也。又【曹植·鷂雀賦】雀得鷂言,意甚不移目如擘椒,跳蕭二翅。【註】移,遷也。又【集韻】敞切,音侈。【禮·表記】衣服以移之。【註】移讀如水汜移之移。猶廣大也。又叶牛何切,音俄。【楚辭·七諫】淸泠泠而殲滅兮,溷湛湛以日多。梟鴞旣以成羣兮,鶴弭翼而屛移。
总述:诗句霏微物象移出自《喜雪献裴尚书(裴均也,时为荆南节度使)》。作者是唐朝诗人韩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