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登崖云日明

诗句
登崖云日明
拼音
 dēng yá yún rì míng
平仄
平平平仄平
韵脚
下平八庚
上一句
入谷烟雨润
下一句
乾坤正含养

「登崖云日明」出自:《游马耳山》

兹山表东服,远近瞻其名。合沓尽溟涨,浑浑连太清。
我来疑初伏,幽路无炎精。流水出溪尽,覆萝摇风轻。
高深变气候,俯仰暮天晴。入谷烟雨润,登崖云日明
乾坤正含养,种植总滋荣。草树皆秀色,雏麋乱新声。
攀岩挹桂髓,洞穴拾瑶英。此地隐微径,何人得长生。
宿心尚葛许,弥愿栖蓬瀛。太息宦名路,迟回忠孝情。
还丹昧远术,养素惭幽贞。安得从此去,悠然升玉京。

「登崖云日明」作者: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

「登崖云日明」辞典释义

◎ 登的意思

【午集中 • 癶】登·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7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騰切,等平聲。【爾雅·釋詁】陞也。【玉篇】上也。進也。【易·明夷】初登于天。【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左傳·僖九年】王使宰孔賜齊侯胙,下拜登受。【禮·月令】農乃登麥。【周禮·秋官】司民,掌登萬民之數。【前漢·食貨志】進業曰登。【註】進上百工之業也。
【爾雅·釋詁】成也。【增韻】熟也。【書·泰誓】以登乃辟。【詩·大雅】誕先登于岸。【周禮·地官·小司徒】頒比法于六鄉之大夫,使各登其鄉之眾寡六畜車輦。【註】登,成也。成猶定也。【孟子】五穀不登。【註】登,成熟也。
尊之曰登。【禮·月令】登龜。【註】龜言登者,尊之也。
【博雅】登登,眾也。
築牆用力相應聲。【詩·大雅】築之登登。
登聞鼓院。【宋史·職官志】隷司諫正言,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
榻登。【釋名】施于大牀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牀也。【說文】作毾㲪。
星名。【晉書·天文志】歲星之精流,爲及登。
鳳皇朝鳴曰登晨。見【軒轅黃帝記】。
州名。古萊子國,隋牟州,唐改登州,取文登山而名。
姓。出南陽,蜀有關中流人,始平登定。
【集韻】丁鄧切,等去聲。履也。或作蹬。
【字彙補】東職切,等入聲。【公羊傳·隱五年】公曷爲遠而觀魚,登來之也。【註】登讀言得。齊人名求得爲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
叶都籠切,音東。【前漢·宣元敘傳】元之二王,孫後大宗。昭而不穆,大命更登。
叶都郎切,音當。【易林】南山高岡,回隤難登。道里遼遠,行者無糧。【說文】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集韻】或作僜。【字彙】登與豆豋之豋,从月从又者別。

◎ 崖的意思

【寅集中 • 山】崖·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8

【集韻】【韻會】【正韻】宜佳切,音睚。【說文】高邊也。从屵,圭聲。【徐曰】水邊有垠堮也。無垠堮而平曰汀。【郭璞·江賦】觸曲崖以縈繞。
珠崖,郡名。在南海,漢武帝置,地居海中,產珠,故曰珠崖,亦曰朱崖。
洪崖,仙人名。【郭璞·遊仙詩】右拍洪崖肩。
不和物曰崖岸。宋張詠性剛介,自號乖崖,言乖則違衆,崖不和物也。
【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音儀,義同。○按《說文》厂部厓訓山邊,屵部崖訓高邊,分厓崖爲二,韻會因之,以山邊屬睚音,高邊屬儀音,似泥。

◎ 云的意思

【子集上 • 二】云·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2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 日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日·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註】日,往日也。
【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皆典歷數者。
【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時日,通名日者。
【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韻補】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類篇】唐武后作。

◎ 明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明·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
【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
【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
【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
【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
【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
【詩·小雅】祀事孔明。【箋】明,猶備也。
【詩·大雅】明明在下。【傳】明明,察也。【爾雅·釋詁疏】明明,言甚明也。
【禮·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禮·禮運】故君者所明也。【疏】明,猶尊也。
【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疏】明者,辨說是非也。
【韓非子·難三篇】知微之謂明。
【廣韻】昭也,通也。
星名。【詩·小雅】東有啓明。【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小雅】明發不寐。【疏】言天將明,光發動也。
【正字通】凡厥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
姓。【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晉荀晞從事明預。
與盟同。【詩·小雅】不可與明。【箋】明,當爲盟。
與孟同。【周禮·夏官·職方氏註】望諸明都也。【釋文】明都,《禹貢》作孟豬。今依《書》讀。
【前漢·地理志】廣漢郡葭明。【註】師古曰:明音萌。
【韻補】叶謨郞切。【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楚辭·九歌】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旣明。
叶彌延切。【道藏歌】觀見學仙客,蹊路放炎烟。陽光不復朗,隂精不復明。

总述:诗句登崖云日明出自《游马耳山》。作者是唐朝诗人萧颖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