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白头不相离

诗句
白头不相离
拼音
 bái tóu bù xiāng lí
平仄
仄平仄平仄
韵脚
上平四支、去声八霁、去声四寘
上一句
愿得一心人
下一句
竹竿何嫋嫋

「白头不相离」的意思,全诗译文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光明。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今日犹如最后的聚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波可爱。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

「白头不相离」出自:《白头吟(皑如山上雪)》

【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1],皎若云间月[2]。 闻君有两意[3],故来相决绝[4]。 今日斗酒会[5],明旦沟水头[6], 躞蹀御沟上[7],沟水东西流。[8] 凄凄复凄凄[9],嫁娶不须啼。[10]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嫋嫋[11],鱼尾何簁簁[12]。 男儿重意气[13],何用钱刀为[14]!

「白头不相离」作者:

【乐府】:乐府,原本是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创立于西汉武帝时期,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所搜集、演唱的歌诗统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便由音乐机关名称一变而为可以入乐诗体的名称。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篇》…

「白头不相离」辞典释义

◎ 白头的意思

⒈  犹白发。形容年老。

《战国策·韩策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 秦 韩 之交。”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意志何时,復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宋 曾巩 《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况臣母子,各已白头,兄弟二人,皆任远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五:“白头相见 山东 路,谁惜荷衣两少年。”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六十:“骡马街 南 刘二家,白头诗客戏生涯。”

⒉  谓夫妇互相敬爱,共同生活到年老。

金 曹之谦 《变白头吟》:“奈何及末流,不知再醮羞。中路多反目,几人能白头?”

⒊  指年老的尊亲。

清 孙枝蔚 《客句容》诗之三:“妇呻女吟常满屋,音书早晚慰白头。”

⒋  清 代豪绅富户组织领导的乡勇。头裹白布,故称。

《太平天囯歌谣·破假大炮》:“乡绅、财主也有兵勇,个个头上围白布,叫白头。”

⒌  鸟名。即白头翁。参见“白头翁”。

宋 曾慥 《高斋漫录》:“禽鸟之名,多不可纪,白头称公,黄头称子,羣飞且鸣,是将鬭矣。”

◎ 不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不·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 相的意思

【午集中 • 目】相·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4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
【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
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
【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
【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爾雅·釋詁】導也。
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相者,一人敎導,卽贊勉也。
【增韻】也。【周禮·春官·大宗伯】朝觀會同,則爲上相。【註】相,詔王禮也。出接賔曰,入詔禮曰相。相者,五人卿爲上。
【廣韻】扶也。【禮·禮器】樂有相步。【註】扶工也。
【小爾雅】治也。【左傳·昭九年】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註】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
選擇也。【周禮·春官·簭人】上春相簭。【註】謂更選擇其蓍也。
送杵聲。【禮·曲禮】鄰有喪,舂不相。【註】相者,聲以相助,歌以助舂,猶引重者呼邪許也。
相術。【左傳·文元年】內史叔服能相人。
月名。【爾雅·釋天】七月爲相。
官名。【呂覽】相者,百官之長也。【古三墳】伏犧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漢·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
計相。【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註】專主計籍。
內相。【唐書·陸贄傳】贄爲翰林時,號內相。
家相。【禮·曲禮】士不名家相。【註】主知家務者。
【周禮·春官】有馮相氏。【夏官】有方相氏。
樂器。【禮·樂記】治亂以相。【註】相卽拊也。亦以節樂,以韋爲表,裝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
星名。【石申星經】相星在北極斗南。
江神,名奇相。見【博雅】。
太史部有相風竿。【傅休奕相風賦】表以靈鳥,鎭以金虎。以祥風,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風鳥,夏禹所作也。
藥名。【本草綱目】相,麻黃別名。相鳥,馬蘭別名。
地名。【商書序】河稟甲居相。【註】在河北。令魏郡有相縣。
州名。後魏置相州,唐曰鄴都。
姓。【後漢·南蠻傳】武落鐘離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後秦】相雲。【北齊】相願。
相里,務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複姓。
【字彙補】音禳。【禮·祭法】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註】相近當爲禳祈,王肅又作祖迎。
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興絕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陸游詩話】白樂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爲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此詩相欺,亦當讀入聲。【說文】易緯文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轉注。相,思將切,省視也。,莫卜切,目不明也。分相爲二,非。

◎ 离的意思

【午集下 • 禸】离·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6

〔古文〕【廣韻】丑知切【集韻】【正韻】抽知切,音摛。同魑。
【韻會】鄰知切。同離。明也,麗也。易卦名。又散也,違也。【晉書·宣帝紀】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离。亦同離。

总述:诗句白头不相离出自《白头吟(皑如山上雪)》。作者是汉朝诗人两汉乐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