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坐看迷浊变清澄

诗句
坐看迷浊变清澄
拼音
 zuò kàn mí zhuó biàn qīng chéng
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
下平十蒸
上一句
莽莽空中稍稍灯
下一句
须知火尽烟无益

「坐看迷浊变清澄」出自:《圣灯》

莽莽空中稍稍灯,坐看迷浊变清澄
须知火尽烟无益,一夜栏边说向僧。

「坐看迷浊变清澄」作者: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诗人。《郡斋读书志》、《唐诗纪事》、《唐诗品汇》、《唐才子传》均载:“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阳一带)。”仕宦显达,官至工部尚书。时人称其“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r…

「坐看迷浊变清澄」辞典释义

◎ 坐的意思

【丑集中 • 土】坐·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古文〕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禮·曲禮】坐如尸。【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便坐,別坐之處。【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
【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
猶守也。【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
古者謂跪爲坐。【禮·曲禮】先生琴瑟書策在前,坐而遷之。【註】坐,跪也。
【律】有罪坐。【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
罪人對理曰坐。【左傳·僖二十八年】鍼莊子爲坐。
釋氏大坐曰跏趺。【蓮華經】結跏趺坐。
與座通。【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註】正座也。
姓。見【姓苑】。
【集韻】徂果切,音睉。義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韻諸書訓註皆同,惟《轉註古音》坐註引《史記》高帝紀,遂坐上坐。《正義》云:前坐字,在果反,後坐字,在臥反。《字彙》行坐之坐讀上聲,非。《正字通》謂坐字在上聲者,叶音也,亦非。本作。【說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

◎ 看的意思

【午集中 • 目】看·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4

【唐韻】苦寒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音刊。【說文】睎也。【博雅】視也。【吳志·周魴傳】看伺空隙。【文帝對燭賦】迴照金屏裏,眽眽兩相看。
【宋史·禮志】大宴前一日,御殿閱百戲謂之獨看。
【遼史·地理志】大東丹國新建南京,分南北,市中爲看樓,晨集南市,夕集北市。
姓。見【姓苑】。
【唐韻】苦旰切【集韻】【韻會】墟旰切【正韻】袪幹切,刊去聲。義同。
叶苦堅切,音牽。【吳邁遠·長相思詩】經春不舉袖,秋落寧復看。一見願道意,君門已九關。關,音涓。
叶苦甸切,牽去聲。【蘇轍·詠彝亭詩】千里思山夢中見,要須罷郡歸來看。【說文】从手下目。徐曰:以手翳目而望也。重文作。俗作㸔。

◎ 迷的意思

【酉集下 • 辵】迷·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6

【唐韻】莫兮切【集韻】【韻會】緜披切【正韻】綿兮切,音麛。【說文】惑也。【易·坤卦】先迷後得。【書·舜典】烈風雷雨弗迷。【詩·小雅】俾民不迷。

◎ 浊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浊·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3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角切,音濯。水名。【說文】水出齊郡屬嬀山。
【括地志】濁水,源出蒲州解縣東北平地。
【水經注】濁水,上承雲陽縣東大黑泉。
【水經注】南昌有濁水。
水不淸也。【詩·邶風】涇以渭濁。
星名。【爾雅·釋天】濁謂之畢。【史記·律書】濁者,觸也。
姓。【史記·貨殖傳】濁氏連騎。
【集韻】竹角切,音斲。人名。【史記·孔子世家】主於子路妻兄顏濁鄒家。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 变的意思

【酉集上 • 言】变·康熙筆画:23·部外筆画:16

〔古文〕【唐韻】祕戀切【廣韻】彼眷切。【集韻】【韻會】彼卷切,鞭去聲。【說文】更也。【小爾雅】易也。【廣韻】化也,通也。【增韻】轉也。【正韻】攺也。【易·乾卦】乾道變化。【易解】自有而無謂之變,自無而有謂之化。【禮·王制】一成而不可變。【註】更也。【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註】變,猶易也。【前漢·循吏傳】漢家承敝通變。
動也。【禮·檀弓】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註】變,動也。【荀子·議兵篇】機變不張。【註】謂器械變動攻敵也。
權變。【前漢·魏豹傳贊】張耳、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以詐力成功。【文中子·述史篇】非君子不可以語變。【註】變,權也。反經合道之謂也。
災異曰變。【前漢·五行志】災異愈甚,天變成形。
【諸葛豐傳】災變數見。
死喪曰變。【穀梁傳·昭十五年】君在祭樂之中,大夫有變以聞,可乎。
姓,見【姓苑】。
【韻會】平免切,音辨。正也。【禮·禮運】大夫死宗廟謂之變。【註】變讀爲辨。猶正也。
叶眠切,音邊。【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靑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叶必愼切,音鬢。【陸雲詩】羽儀未變,叶有客來信。○按《說文》本从攴䜌,載攴部。徐曰:攴,有爲也。精薀从久,俗譌作攵,非。字彙已載攴部,是言部重出,下攺从攵,非。
集韻俗作〈木變〉,亦非。。

◎ 清澄的意思

⒈  见“清澄”。亦作“清澂”。亦作“清瀓”。

⒉  清明,清澈。

《楚辞·远游》:“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麤秽除。”
汉 张衡 《西京赋》:“消雰埃於中宸,集重阳之清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青衣水》:“然秋月清澄,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水既清澄,具入功德,佛湼槃后,枯涸无餘。”
清 姚鼐 《杂诗》之五:“氛雾倏清澂,岛岳乃错峙。”
巴金 《秋》四:“两人痴痴地望着下面清澄的湖水。”

⒊  审察;省察。

《楚辞·九章·惜往日》:“君念怒而待臣兮,不清澂其然否。”
朱熹 集注:“清澂,犹审察也。”
《后汉书·黄琼传》:“陛下不加清澂,审别真伪,復与忠臣并时显封,使朱紫共色,粉墨杂蹂。”
澂,一本作“澂”。 《三国志·吴志·陆抗传》:“哀矜庶狱,清澄刑网,则天下幸甚!”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仓卒闻之,不能清澄检校之者,鲜觉其伪也。”
《资治通鉴·魏元帝景元元年》:“由 等可疑之状,且当清澄,未宜便举重兵深入应之。”

总述:诗句坐看迷浊变清澄出自《圣灯》。作者是唐朝诗人薛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