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水阁春来乍减寒

诗句
水阁春来乍减寒
拼音
 shuǐ gé chūn lái zhà jiǎn hán
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上平十四寒
上一句
漫随儿女打秋千
下一句
晓妆初罢倚栏干

「水阁春来乍减寒」出自:《柳枝辞十二首》

把酒凭君唱柳枝,也从丝管递相随。
逢春只合朝朝醉,记取秋风落叶时。
南园日暮起春风,吹散杨花雪满空。
不惜杨花飞也得,愁君老尽脸边红。
陌上朱门柳映花,帘钩半卷绿阴斜。
凭郎暂驻青骢马,此是钱塘小小家。
夹岸朱栏柳映楼,绿波平幔带花流。
歌声不出长条密,忽地风回见彩舟。
老大逢春总恨春,绿杨阴里最愁人。
旧游一别无因见,嫩叶如眉处处新。
濛濛堤畔柳含烟,疑是阳和二月天。
醉里不知时节改,漫随儿女打秋千。
水阁春来乍减寒,晓妆初罢倚栏干。
长条乱拂春波动,不许佳人照影看。
柳岸烟昏醉里归,不知深处有芳菲。
重来已见花飘尽,唯有黄莺啭树飞。
此去仙源不是遥,垂杨深处有朱桥。
共君同过朱桥去,索映垂杨听洞箫。
暂别扬州十度春,不知光景属何人。
一帆归客千条柳,肠断东风扬子津。
仙乐春来按舞腰,清声偏似傍娇饶。
应缘莺舌多情赖,长向双成说翠条。
凤笙临槛不能吹,舞袖当筵亦自疑。
唯有美人多意绪,解依芳态画双眉。

「水阁春来乍减寒」作者: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

「水阁春来乍减寒」辞典释义

◎ 水阁的意思

⒈  临水的楼阁。一般为两层建筑,四周开窗,可凭高远望。

唐 刘禹锡 《刘驸马水亭避暑》诗:“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水阁遥通竹坞,风轩斜透松寮。”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沉云椒 诗:‘一片湖光星万点,家家水阁上灯初。’”
巴金 《春》四:“船在慢慢地转弯,沿着峻峭的石壁走,把临湖的水阁抛在后面矮树丛中去了。”

◎ 春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春·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5

〔古文〕萅旾【廣韻】昌脣切【集韻】【韻會】樞倫切,蠢平聲。【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
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
酒名。【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
花名。【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
【集韻】尺尹切,音蠢。【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註】春讀爲蠢。蠢,作也,出也。

◎ 来的意思

【子集中 • 人】来·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6

〔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
玄孫之子曰來孫。
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䅘。
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
姓。
【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
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
叶郞狄切,音力。【詩·小雅】東人之子,職勞不來。叶下服。【大雅】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叶落蓋切,音賴。【屈原·離騷】因氣變而遂會舉兮,忽神奔而鬼怪。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叶良置切,音利。【荀子·賦篇】一往一來,結尾以爲事。

◎ 乍的意思

【子集上 • 丿】乍·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4

【唐韻】鉏駕切【集韻】【正韻】助駕切,槎去聲。【增韻】暫也,初也,忽也,猝也,甫然也。【孟子】今人乍見孺子。
【荀悅·雜言】一俯一仰,乍進乍退。
【集韻】【類篇】卽各切。同作。三代鼎文款識,作皆書爲乍。

◎ 减的意思

【子集下 • 冫】减·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9

【玉篇】古斬切,音減。俗減字。
(減)【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斬切,音鹼。【說文】損也。【玉篇】少也,輕也。【禮·樂記】禮主其減。
水名。【山海經】番條之山,減水出焉。
岐山亦出減水,東南流注于江。
姓。【史記·酷吏傳】減宣。
【廣韻】【集韻】下斬切,音豏。
【集韻】公陷切,音䫡。義同。俗作减,非。(減)

◎ 寒的意思

【寅集上 • 宀】寒·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9

〔古文〕【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音韓。【說文】東也。本作。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姓。漢博士寒朗。
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总述:诗句水阁春来乍减寒出自《柳枝辞十二首》。作者是唐朝诗人徐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