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过此忽悠悠

诗句
过此忽悠悠
拼音
 guò cǐ hū yōu yōu
平仄
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下平十一尤
上一句
平生厌尘事

「过此忽悠悠」出自:《秋晚游普耀寺》

薄暮曲江头,仁祠暂可留。山形无隐霁,野色遍呈秋。
荷覆香泉密,藤缘宝树幽。平生厌尘事,过此忽悠悠

「过此忽悠悠」作者:

宋之问(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父名令文,高宗时为左骁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善文辞,工书法,膂力过人,时称「三绝」。之问受其父影响,亦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著名诗人沈佺期齐名,并称沈…

「过此忽悠悠」辞典释义

◎ 过的意思

【酉集下 • 辵】过·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9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臥切,戈去聲。【玉篇】度也,越也。【正韻】超也。【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禮·檀弓】過之者,俯而就之。【史記·贾生傳】自以爲過之,今不及也。
過失也。【書·大禹謨】宥過無大。【註】過者,不識而誤犯也。【前漢·文帝紀】俱去細過,偕歸大道。
罪愆也。【周禮·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誅,以馭其過。
責也。【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卦名。易大過,小過。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廣韻】經也。【書·禹貢】東過洛汭,北過洚水。
過所也。【釋名】過所至關津以示也。或曰傳轉也,轉移所在,識以爲信。
國名。【左傳·襄四年】處澆于過。【註】過,國名。東萊掖縣有過鄕。
㵎名。【詩·大雅】溯其過㵎。
姓。【後漢·劉陶傳】過晏之徒。【註】過,姓,過國之後。【正韻】經過之過,平聲。超過、過失之過,去聲。

◎ 此的意思

【辰集下 • 止】此·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2

【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
【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 忽悠悠的意思

⒈  晃动不定的样子。

华山 《山中海路》:“只觉得浑身忽悠悠的,恍如在海上骑着波浪浮沉。”
江渡 《发生在一九八三年内》:“只见一团白茫茫的雾团在林中忽悠悠地飘浮。”

总述:诗句过此忽悠悠出自《秋晚游普耀寺》。作者是唐朝诗人宋之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