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涧水无声绕竹流

诗句
涧水无声绕竹流
拼音
 jiàn shuǐ wú shēng rào zhú liú
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下平十一尤
下一句
竹西花草弄春柔

「涧水无声绕竹流」的意思,全诗译文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山涧中的流水,静悄悄的,绕着竹林流淌。竹林西畔,那繁花绿草,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晃。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我坐在茅屋檐下,整天看着这明媚的春光;夕阳西下,耳边听不到一声鸟鸣,山中显得格外的静寂幽旷。

「涧水无声绕竹流」出自:《钟山即事(涧水无声绕竹流)》

【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2] 茅檐相对坐终日, 一鸟不鸣山更幽。[3]

「涧水无声绕竹流」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书仁宗,提倡变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再次上书,力主革新。熙宁二年(1069),…

「涧水无声绕竹流」辞典释义

◎ 涧的意思

【午集下 • 石】涧·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2

【玉篇】古晏切,音諫。水磵也。【正字通】與澗通。

◎ 水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水·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稅上聲。【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二水之中。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 无声的意思

⒈  没有声音。

《庄子·知北游》:“视之无形,听之无声。”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一:“画形於无象,造响於无声。”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金 元好问 《通奉大夫张君神道碑铭》:“舞云之春风,润物无声。”
巴金 《探索集·友谊》:“看见了 西园寺先生、清水先生 和其他几位朋友的眼泪……我却无声地哭了。”

⒉  吞声;不说话。

唐 杜甫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诗:“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
元 倪瓒 《画竹赠申彦学》诗:“写出无声断肠句,鷓鴣嗁处竹苍苍。”
茅盾 《子夜》六:“他这无声的温柔的抗议,可以引出 林佩珊 的几句话。”

◎ 绕的意思

【未集中 • 糸】绕·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12

【廣韻】而沼切【集韻】【韻會】【正韻】爾紹切,音擾。【說文】纏也。【干祿字書】遶,通繞。
姓。【左傳·文十三年】繞朝贈之策。【註】繞朝,秦大夫。
【集韻】人要切,音蟯。撓,或作繞。

◎ 竹的意思

【未集上 • 竹】竹·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音竺。【說文】冬生靑艸,象形。下垂箁箬也。【竹譜】植類之中,有物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空實,大同節目。【又】竹雖冬蒨,性忌殊寒。九河鮮育,五嶺實繁。【詩·衞風】綠竹猗猗。【禮·月令】日短至,則伐木取竹箭。【周禮·夏官】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史記·貨殖傳】渭川千畝竹,其人與千戸侯等。【釋名】竹曰个。【淮南子·俶眞訓】竹以水生。
八音之一。【周禮·春官】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竹。【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衆。【史記·律書註】古律用竹。【前漢·律歷志】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隂,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閒而吹之,以爲黃鐘之宮。【釋名】竹曰吹。吹,推也,以氣推發其聲也。
竹。【左傳註】造書于竹。
竹帛。【史記·孝文紀】請著之竹帛,宣布天下。【說文】著之竹帛謂之書。
竹花,竹實。【謝靈運·晉書】元康二年,巴西界竹生花,紫色,結實。【本草】竹花一名草華。【莊子·秋水篇】鵷雛非練實不食。【註】練實,竹實也。
竹醉日。【岳陽風土記】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可種竹,《齊民要術》所謂竹醉日也。
地名。【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史記】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前漢·地理志】孤竹在遼西令支縣。【又】沛郡有竹縣。【註】今竹邑。【又】廣漢郡屬縣有綿竹。【又】零陵郡竹山縣。【水經注】藉水東南流,與竹嶺水合。【穆天子傳】我徂黃竹。【零陵記】桂竹之野。【楊愼集】桂竹,後稱貴竹,今貴州。【福建志】南安縣有苦竹山。
官名。【唐書·百官志】司竹監掌植竹葦,供宮中百司簾篚之屬。
書名:【竹書紀年】【戴凱之·竹譜】【劉美之·續竹譜】。
姓。【廣韻】伯夷、叔齊之後,以竹爲氏。後漢有下邳相竹曾。
草名。【永嘉郡志】靑田縣有草,葉似竹,可染碧,名爲竹靑。【宛陵詩註】錦竹,草名,似竹而斑。
木名。【益部方物略】竹柏,生峨嵋山,葉繁長而籜似竹。
花藥名。【本草】石竹,瞿麥也。鹿竹、菟竹,黃精也。玉竹,葳蕤也。
菜名。【齊民要術】竹菜,生竹林下,似芹科而莖葉細,可食。【羣芳譜】淡竹葉,一名竹葉菜,嫩時可食。
果名。【桂海虞衡志】木竹,子、皮色、形狀全似大枇杷,肉甘美,秋冬閒實。
䑕名。【贊寧·筍志】竹根有䑕,大如貓,其色類竹,名竹豚,亦名稚子,杜詩所謂筍根稚子也。
魚名。【桂海虞衡志】竹魚出灕水,狀如靑魚,味似鱖。
酒名。【張協·七命】豫北竹葉。【張華詩】蒼梧竹葉淸。
【集韻】敕六切,音畜。萹竹,草名。
與屬玉之屬通,鴨也。【揚雄·蜀都賦】獨竹孤鶬。
叶職律切。【謝惠連·雪賦】雪宮建于東國,雪山峙于西域。岐昌發詠于來思,姬滿申歌于黃竹。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註】曲,區聿切。竹,職律切。

◎ 流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流·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古文〕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說文】水行也。【爾雅·釋言】流,覃也。【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大雅】如川之流。
【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詩·周南】左右流之
下也。【詩·豳風】七月流火。
流漫無節制也。【禮·樂記】樂勝則流。
【書·禹貢】二百里流。【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放也。【書·舜典】流宥五。
視不端諦曰流。【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走也。【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註】謂走而自匿。
【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流布也。【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流轉也。【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長流,官名。【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黃流,酒名。【詩·大雅】黃流在中。
雙流,縣名。【廣輿記】屬成都府。
【韻補】叶如切,音閭。【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叶力救切,音溜。【博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

总述:诗句涧水无声绕竹流出自《钟山即事(涧水无声绕竹流)》。作者是宋朝诗人王安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