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久客掩荆扉

诗句
久客掩荆扉
拼音
 jiǔ kè yǎn jīng fēi
平仄
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上平五微、去声五未
上一句
高秋收画扇
下一句
懒慢头时栉

「久客掩荆扉」出自:《伤秋》

林僻来人少,山长去鸟微。高秋收画扇,久客掩荆扉
懒慢头时栉,艰难带减围。将军犹汗马,天子尚戎衣。
白蒋风飙脆,殷柽晓夜稀。何年减豺虎,似有故园归。

「久客掩荆扉」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

「久客掩荆扉」辞典释义

◎ 久客的意思

⒈  久居于外。

汉 焦赣 《易林·屯之巽》:“久客无依,思归我乡。”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⒉  指久居外乡的人。

宋 陆游 《宴西楼》诗:“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⒊  指腊梅。

明 程棨 《三柳轩杂识》:“姚氏 《丛语》以蜡梅为寒客,今改为久客。”

◎ 掩的意思

【卯集中 • 手】掩·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衣檢切【正韻】於檢切,淹上聲。【說文】斂也。小上曰掩。【增韻】遮也。【禮·月令】仲夏,君子齊戒,處必掩身。【註】掩,猶隱翳也。【又】孟冬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
乗其不備而覆之曰掩。【禮·曲禮】大夫不掩羣。【疏】禽獸羣聚,則多不可掩取之。【前漢·貨殖傳】掘冢搏掩。【註】博擊掩襲,取人物也。一說博,六博也。掩,意錢之屬。一曰撫也。【爾雅·釋訓】矜憐撫掩之也。【郭璞註】撫掩猶撫拍,謂慰恤也。
閉也。【韓愈詩】獨宿門不掩。
【揚子·方言】止也。
同也。江淮南楚之閒曰掩。【韻會】或作揜。
【集韻】烏感切,庵上聲。覆取也。與揜同。
於贍切,淹去聲。繅絲以手振出緒也。或作。通作淹。
乙業切,音浥。打也。
掩本字。字頭从作。

◎ 荆扉的意思

⒈  柴门。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白日掩荆扉,对酒絶尘想。”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沉沦穷巷,芜没荆扉。”
唐 岑参 《西掖省即事》诗:“官拙自悲头白尽,不如巖下偃荆扉。”
宋 陆游 《野兴》诗:“从今谢人事,终日掩荆扉。”
清 黄景仁 《步从云溪归偶作》诗:“太息归荆扉,灯火惨不红。”

总述:诗句久客掩荆扉出自《伤秋》。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