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行行芳桂丛

诗句
行行芳桂丛
拼音
 xíng xíng fāng guì cóng
平仄
仄仄平仄平
韵脚
上平一东
上一句
去去陵阳东
下一句
回溪十六度

「行行芳桂丛」出自:《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行行芳桂丛」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

「行行芳桂丛」辞典释义

◎ 行的意思

【申集下 • 行】行·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 行的意思

【申集下 • 行】行·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 芳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芳·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4

【唐韻】【集韻】【正韻】敷方切,音妨。【說文】香草也。【屈原·離騷】雜杜蘅與芳芷。【註】杜蘅、芳芷,皆香草名。
【玉篇】芬芳,香氣貌。【司馬相如·美人賦】芳香芬烈。
【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註】芳,德之臭也。【晉書·元帝紀】文景垂仁,傳芳于南頓。
【韻會】州名。地多芳草,置在常芳縣。
姓。【通志·氏族略】《風俗通》云:漢有幽州刺史芳垂敷。【韻學集成】作芳。芳字从屮作屮下方。

◎ 桂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桂·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唐韻】古惠切【集韻】【韻會】涓惠切【正韻】居胃切,音昋。【說文】江南木,百藥之長。【禮·檀弓】草木之滋,薑桂之謂也。【本草圖經】桂有三種:菌桂生交趾山谷,牡桂生南海山谷,桂生桂陽。【爾雅·釋木】梫,木桂。【蘇恭云】牡桂卽木桂也。【離騷經】雜申椒與菌桂。
【陶弘景·別錄】單名桂者,恐或是牡桂,人多呼丹桂,正謂皮赤爾。【淮南·招隱士】桂樹叢生兮山之幽。
桂林,郡名。【史記·武帝紀】南取百越之地,以爲桂林、象郡。
姓。【姓苑】漢末,陽城炅橫四子避難,一居幽州,姓桂。

◎ 丛的意思

【子集下 • 又】丛·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16

【唐韻】【正韻】徂紅切【集韻】【韻會】徂聰切,族平聲。【說文】聚也。从丵从取。【書·無逸】是叢于厥身。
姓。南北朝滁州刺史叢鐇。
臺名。在邯鄲。
【集韻】或作樷。【前漢·東方朔傳】樷珍怪。
作藂。【前漢·息夫躬傳】藂棘棧棧。【註】詩葛覃註:灌木曰藂。
【韻補】叶徂黃切,音牀。【韓愈·此日足可惜詩】蕭條千萬里,會合安可逢。淮之水舒舒,楚山直叢叢。逢音房。【韻會】後人誤作菆,或作蕞,二字皆非。毛氏曰:丵,上从四直,兩長兩短。从丱,非。丵原刻下从羊。

总述:诗句行行芳桂丛出自《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