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终晓不能静

诗句
终晓不能静
拼音
 zhōng xiǎo bù néng jìng
平仄
平仄仄平仄
韵脚
上声二十三梗
上一句
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的意思,全诗译文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太阳渐渐沉落在西河中,白月从东岭升起。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终晓不能静」出自:《杂诗(白日沦西阿)》

【杂诗】 白日沦西阿[1],素月出东岭[2] 。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3] 。 风来入房户[4],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5] 。 欲言无予和[6],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7] 。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8] 。

「终晓不能静」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不过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

「终晓不能静」辞典释义

◎ 终的意思

【未集中 • 糸】终·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5

〔古文〕夊【廣韻】職戎切【集韻】【韻會】之戎切,音螽。【說文】絿絲也。
【玉篇】極也,窮也。【集韻】一曰盡也。【易·繫辭】《易》之爲書也,原始要終。【書·仲虺之誥】愼厥終,惟其始。【詩·大雅】高朗令終。
【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
【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疏】歸其餘,分置于終末。言於終末乃置閏也。
【左傳·襄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
【爾雅·釋天】月在壬曰終。
【前漢·法志】地方一里爲井,井十爲通,通十爲成,成方十里,成十爲終。
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終葵氏。【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終黎氏。【前漢·終軍傳】終軍,字子雲,濟南人也。
【韻補】叶諸仍切。【周易·坤·文言】以終叶成。
【韻補】叶諸良切。【陳琳·迷迭香賦】竭歡慶於夙夜兮,雖幽翳而彌彰。事罔隆而不殺兮,亦無始而不終。

◎ 晓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晓·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12

【唐韻】呼皛切【集韻】【韻會】【正韻】馨鳥切,囂上聲。【說文】明也。【玉篇】曙也。
【揚子·方言】知也。【史記·西南夷傳】指曉南越。
【前漢·元后傳】末曉大將軍。【註】曉,猶白也。
【揚子·方言】遇也。
嬴也。
【博雅】說也。
快也。
【玉篇】慧也。

◎ 不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不·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 能的意思

【未集下 • 肉】能·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6

【廣韻】【集韻】【正韻】奴登切,音儜。【說文】熊屬,足似鹿。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徐曰】堅中,骨節實也。
【廣韻】善也。【增韻】勝任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正字通】順習也。【詩·大雅】柔遠能邇。
【廣韻】奴來切【正韻】囊來切,音㾍。三足龞。【爾雅·釋魚】龞三足,能。【註】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龞,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
與台通。三能,星名。【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能。【註】作三台。
【正字通】乃帶切,音柰。姓也。唐能延壽,能元皓,宋能迪。
與耐通。【前漢·晁錯傳】胡貊之人性能寒,揚粵之人性能暑。【註】能,讀曰耐。
【韻補】叶音尼。【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叶下佩,佩音皮。
叶音寧。【詩·小雅】各奏爾能。叶上湛,湛音沈。
叶音袽。【柳宗元·佩韋賦】歷九折而直犇兮,固摧轅而失途。遵大路而曲轍兮,又求達而不能。

◎ 静的意思

【戌集中 • 青】静·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8

〔古文〕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穽。【說文】審也。从靑,爭聲。【註】徐鍇曰:丹靑明審也。
【增韻】動之對也。【易·坤卦】至靜而德方。
【書·堯典】靜言庸違。【傳】靜,謀也。
【詩·邶風】靜言思之。【傳】靜,安也。
【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詩·邶風】靜女其姝。【傳】靜,貞靜也。
【廣韻】息也。【禮·月令】百官靜事毋。
【韻會】澄也。
【廣韻】和也。
【韻會】通作靖。亦通作靚。亦通作竫。
【韻會】【正韻】疾正切,音淨。義同。【前漢·揚雄傳】京師爲之語曰:維寂寞自投閣,爰淸靜作符命。
【詩·大雅】籩豆靜嘉。【箋】潔淸而美。【釋文】淸,如字,又才性反。淸靜皆可讀去聲。◎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靜字皆無去聲。韻會始收入敬韻,正韻因之。考大雅、釋文,及揚雄傳京師語,靜字本可讀去聲,但韻會引解嘲爰淸爰靜句,云,顏註合韻,音才性切,則謬甚。解嘲云,爰淸爰靜,游神之庭。卽音才性切,如何與庭叶,是必因爰淸靜句而誤記也。正韻仍其失,今特辨之。
叶千廷切,音淸。【六韜】秋道斂,萬物盈。冬道藏,萬物靜。

总述:诗句终晓不能静出自《杂诗(白日沦西阿)》。作者是魏晋诗人陶渊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