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用材兼柱石
- 拼音
- yòng cái jiān zhù shí
- 平仄
- 仄平平仄仄
- 韵脚
- 入声十一陌
- 上一句
- 惟良正在今
- 下一句
- 闻物象高深
「用材兼柱石」出自:《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
华馆曙沈沈,惟良正在今。用材兼柱石,闻物象高深。
更得芝兰地,兼营枳棘林。向风扃戟户,当署近棠阴。
勿改安卑节,聊闲理剧心。多君有知己,一和郢中吟。
更得芝兰地,兼营枳棘林。向风扃戟户,当署近棠阴。
勿改安卑节,聊闲理剧心。多君有知己,一和郢中吟。
「用材兼柱石」作者: 高适
「用材兼柱石」辞典释义
◎ 用的意思
【午集上 • 用】用·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余頌切,容去聲。【說文】可施行也。【易·乾卦】初九,潛龍勿用。【疏】唯宜潛藏,勿可施用。【書·臯陶謨】天討有罪,五五用哉。
又【廣韻】使也。【左傳·襄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晉實用之。【杜甫詩】古來才大難爲用。又功用。【易·繫辭】顯諸仁,藏諸用。【疏】謂潛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諸用也。【論語】禮之用,和爲貴。又貨也。【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疏】謂在上節儉,不爲糜費,以利而用,使財物殷阜。【禮·王制】冢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又以也。【詩·小雅】謀夫孔多,是用不集。【古樂府】何用識夫壻,白馬從驪駒。又庸也。【論語】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又【增韻】器用也。【書·微子】今殷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用以容。【傳】器實曰用。【左傳·襄二十五年】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又【廣韻】通也。又姓。漢有用蚪,爲高唐令。又【韻補】叶餘封切,音容。【詩·小雅】謀臧不從,不臧覆用。【陸賈新語】大化絕而不通,道德施而不用。【又】立則爲太山衆本之宗,仆則爲萬世之用。又【六書正譌】周伯琦曰:用,古鏞字,鐘也。古㱁識,商鐘寅簋鐘字皆作用,後人借爲施用字。◎ 材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材·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3
【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才。【說文】木梃也。徐曰:木勁直堪入於用者。【孟子】材木不可勝用。
又【周禮·地官】委人掌斂疏材。【疏】材是木實,榛栗之屬。又【周禮·冬官考工記】五材:金、木、水、火、土也。又六材:木工、金工、皮工、設色之工、刮磨之工、搏埴之工也。又【太宰之職】百工飭化八材:珠、象、玉、石、土、金、革、羽也。又與才同。【書·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又與財通。【孟子】有達財者。又質性也。【中庸】必因其材而篤焉。又【集韻】昨代切,音在。材具也。又叶前西切,音齊。【劉向·列女傳】妻往說公,陳其幹材,列言勞苦。公遂釋之。◎ 兼的意思
【子集下 • 八】兼·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8
〔古文〕【唐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音縑。【說文】幷也。从手禾。兼持二禾也。【徐曰】會意。秉持一禾,兼持二禾。可兼持者,莫若禾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前漢·王莽傳】縣宰缺者,數年守兼。【註】師古曰:不拜正官,令人守兼也。
又姓。【韻會】衞公子兼之後。◎ 柱石的意思
⒈ 顶梁的柱子和垫柱的础石。
引《汉书·师丹传》:“关内侯 师丹 端诚於国,不顾患难……确然有柱石之固。”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九:“大厦虽存柱石倾,暗囓栋梁成蠧木。”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
叶圣陶 《赤着的脚》:“﹝ 中山先生 ﹞虽然是六十将近的年纪,躯干还是柱石那样直挺。”⒉ 比喻担当重任的人。
引《汉书·霍光传》:“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二折:“与皇家作柱石,不比儿曹辈。”
鲁迅 《伪自由书·“多难之月”》:“总而言之,可靠的国之柱石,已经多在半空中,最低限度也上了高楼峻岭了。”⒊ 比喻担当重任。
引《后汉书·伏湛传》:“湛 容貌堂堂,国之光辉……柱石之臣,宜居辅弼。”
宋 苏轼 《赐宰相吕公著乞不允批答口宣》:“卿柱石本朝,蓍龟当代。”
《再生缘》第五四回:“朝前千百文和武,自然有柱石之臣拜此官。”
总述:诗句用材兼柱石出自《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作者是唐朝诗人高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