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野水合诸涧

诗句
野水合诸涧
拼音
 yě shuǐ hé zhū jiàn
平仄
仄仄仄平仄
韵脚
去声十六谏
上一句
树老出墙根
下一句
桃花成一村

「野水合诸涧」出自:《过湖北山家》

路回临石岸,树老出墙根。
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
呼鸡过篱栅,行酒尽儿孙。
老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

「野水合诸涧」作者: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

「野水合诸涧」辞典释义

◎ 野的意思

【酉集下 • 里】野·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4

〔古文〕埜【唐韻】羊者切【集韻】【韻會】【正韻】以者切,音也。【說文】郊外也。【易·同人】同人于野,亨。【疏】野,是廣遠之處。【詩·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周禮·地官·遂人】掌邦之野。【註】郊外曰野,此野爲甸稍縣都。
【周禮·秋官】縣士掌野。【註】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
【韻會】朴野。【論語】質勝文則野。【禮·檀弓】故騷騷爾則野。【疏】田野之人,急切無禮。
官名。【左傳·昭十八年】使野司各保其徵。【註】野司,縣士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註】野虞,謂主田及山林之官。
地名。【書·禹貢】原隰底績,至于豬野。【傳】猪野,地名。【左傳·宣十七年】晉人執晏弱于野王。【註】野王縣,今屬河內。
【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註】濟南祝阿縣東有野井亭。
鉅野,縣名。見【前漢·地理志】。
藪名。【書·禹貢】大野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河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其澤藪曰大野。
東野,複姓。【呂氏春秋】東野稷以御見莊公。
【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註】野馬者,遊氣也。
【博雅】野雞,雉也。
【廣韻】【正韻】承與切【集韻】上與切。與墅同。【集韻】田廬也。【正韻】此正古墅字,田下已从土,後人以其借爲郊野字,復加土字。
【集韻】演女切,音與。郊外也。
【韻補】叶賞呂切,音暑。【詩·邶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協上羽下雨。【左傳·昭二十五年】童謠曰:鸐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馬,音姥。
叶烏果切,倭上聲。【後漢·隴坻歌】念我所欲,飄然曠野。登高遠望,涕泣雙墮。
叶常御切,音樹。【班固·西都賦】罘網連紘,籠山絡野。列卒周匝,星羅雲布。

◎ 水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水·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稅上聲。【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二水之中。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 合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合·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閤切【集韻】【韻會】曷閤切【正韻】胡閣切,音盒。【說文】合口也。
【玉篇】同也。【易·乾卦】保合太和。【詩·小雅】妻子好合。
配也。【詩·大雅】天作之合。【前漢·貨殖傳】蘗麴鹽豉千合。【註】師古曰:蘗麴以斤石稱之,輕重齊則爲合。鹽豉以斗斛量之,多少等亦爲合。合者,相配耦之言耳。
會也。【禮·王制】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註】合,會也。
聚也。【論語】始有曰:苟合矣。【註】合,聚也。
答也。【左傳·宣二年】旣合而來奔。【註】合,答也。
閉也。【前漢·兒寬傳】封禪告成,合祛于天地神明。【註】李奇曰:祛,開散。合,閉也。
六合。【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梁元帝·纂要】天地四方曰六合。
黍名。【禮·曲禮】黍曰薌合。
【文中子·問易篇】黃帝有合宮之聽。
合黎,地名。【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餘波入于流沙。
州名。【廣韻】秦爲巴郡,宋爲宕渠郡,後魏置合州,蓋涪漢二水合流之處,因以名之。
參合,代地。【史記·韓王信傳】入居參合。
鉅合在平原,合騎在高城,漢侯國。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重合縣屬勃海郡,合鄕縣屬東海郡。
合浦,郡名。見【前漢·地理志】。
【廣韻】器名。【正韻】合子,盛物器。
【廣韻】姓也。【左傳】宋大夫合左師。
子合,西域國名。【前漢·西域傳】西夜國王,號子合王。【後漢·西域傳】子合國,去疏勒千里。
通作闔。【戰國策】意者,臣愚而不闔於王心耶。【註】闔合同。
與郃通。【史記·魏世家】築雒隂合陽。【註】郃水之北。
【高祖功臣侯表】高祖兄仲廢爲合陽侯。
【唐韻】【正韻】古沓切【集韻】【韻會】葛合切,音閤。【廣韻】合,集也。
【集韻】兩龠爲合。【前漢·律歷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
合龠爲合,十合爲升。【註】合龠一作十龠,又合者,合龠之量也。
叶許及切,音翕。【張衡·思賦】何孤行之焭焭兮,孑不羣而介立。感鸞鷖之特棲兮,悲淑人之希合。

◎ 诸的意思

【酉集上 • 言】诸·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9

〔古文〕【唐韻】【廣韻】章魚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專於切,渚平聲。【說文】辯也。【徐曰】別異之辭。【爾雅·釋訓】諸諸,便便,辯也。【註】皆言辭辯給也。
【玉篇】非一也。皆言也。【正韻】凡衆也。【書·舜典】歷試諸艱。【詩·邶風】孌彼諸姬。【史記·賈誼傳】紛亂諸事。
【廣雅】之也,於也。【穀梁傳·莊二十四年】迎者行見諸,舍見諸。【註】諸,之也。【禮·射義】射求正諸己。【註】諸,猶於也。
【韻會】語助辭。【詩·邶風】日居月諸。【疏】居,諸,語助也。【公羊傳·桓六年】其諸以病桓與。【註】其諸,辭也。
【韻會】有諸,疑辭。【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于諸,寘也。【公羊傳·哀六年】乞使人迎陽生,于諸其家。【註】齊人語也。
諸侯,國君也。【易·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官名。【周禮·夏官】諸子。【註】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
神名。【淮南子·地形訓】諸稽攝提條風之所生也。
諸比,凉風之所生也。【註】皆天神名。
因諸,齊獄名。【公羊傳·昭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諸者然。【註】因諸者,齊故人之地。
諸于,衣名。【前漢·元后傳】政君獨衣絳緣諸于。【師古註】諸于,大掖衣,卽袿衣之類也。
偏諸,衣緣也。【賈誼傳】爲之繡衣絲履偏諸緣。【師古註】若今織成,以爲要襻及褾領者。
【韻會】方諸,鑑名。以取明水於月。
【釋名】諸,儲也。藏以爲儲,待給冬月用之也。【禮·內則】桃諸、梅諸。【疏】王肅云:諸,菹也。謂桃菹、梅菹,卽今之藏桃、藏梅也。
【周禮·天官·六飮疏】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草木名。【爾雅·釋木】諸慮,山櫐。【註】今江東呼櫐爲藤,似葛而麤大。【嵆含·南方草木狀】諸蔗一曰甘蔗,交阯所生者。
獸名。【山海經】單張山有獸,狀如豹,長尾,人首牛耳一目,名曰諸犍。
敖岸山有獸,狀如白鹿,四角,名曰夫諸。
蟲名。【爾雅·釋魚】蟾諸。【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蚥。一作詹諸,互詳詹字註。
山水名。【山海經】諸餘之山,諸餘之水出焉。
邑名。【春秋·莊二十九年】城諸及防。【註】諸、防,皆魯邑。【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諸縣。【註】春秋城諸及鄆者。
澤名。【爾雅·釋地】宋有孟諸。【疏】一曰望諸。一曰孟豬。互詳豕部豬字註。
姓。【說苑】越大夫諸發。【唐書】兵部侍郞諸道。
複姓。【漢書】有諸葛豐。【三國志】有諸葛亮。
【廣韻】正奢切【集韻】之奢切,音遮。亦姓也。【風俗通】漢有洛陽令諸於。【何氏姓苑】吳人。
【南唐書·妖賊傳】諸祐,蘄州獨木人。【註】諸音查。【正字通】六麻有諸姓,音查。按本作,譌作諸。,本詐上聲,音查,非。餘詳字註。
【字彙】常如切,音稌。詹諸,蝦蟆也。【六書正譌】別作蟾蜍,非。

◎ 涧的意思

【午集下 • 石】涧·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2

【玉篇】古晏切,音諫。水磵也。【正字通】與澗通。

总述:诗句野水合诸涧出自《过湖北山家》。作者是清朝诗人施闰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