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西去不如潮

诗句
西去不如潮
拼音
 xī qù bù rú cháo
平仄
平仄仄平平
韵脚
下平二萧
上一句
北来空见雁
下一句
鼠穴依城社

「西去不如潮」出自:《和江州江中丞见寄》

贾傅南迁久,江关道路遥。北来空见雁,西去不如潮
鼠穴依城社,鸿飞在泬寥。高低各有处,不拟更相招。

「西去不如潮」作者: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

「西去不如潮」辞典释义

◎ 西的意思

【申集下 • 襾】西·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古文〕㢴【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音粞。【類篇】金方也。【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地名。【晉書·地理志】西郡。【韻會】唐置西州。
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篇海】蘇前切,音先。【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韻補】斯人切,叶音辛。【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廣韻】籀文作。○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 去的意思

【子集下 • 厶】去·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3

【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集韻】徹也。
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
【集韻】或作弆。【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
【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 不如的意思

⒈  比不上。

《易·屯》:“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説是事。”
沙汀 《丁跛公》:“他以为不如把运气搁在买卖烟土上好些。”

⒉  不象;不符。

《后汉书·逸民传·周党》:“不如臣言,伏虚妄之罪。”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司马欧阳两公荐士》:“吕惠卿 未达时, 欧阳 公以学者罕能及,告之於朋友,以端雅之士荐之於朝廷,且云:‘后有不如,甘与同罪。’”

◎ 潮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潮·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12

【唐韻】直遙切【集韻】【韻會】馳遙切,音晁。【說文】水朝宗於海。【王充·論衡】水者,地之血脈,隨氣進退而爲潮。【初學記】水朝夕而至曰潮。【皇極經世】海潮者,地之喘息也。隨月消長,早曰潮,晚曰汐。
州名。【廣輿記】本南海揭陽地,隋曰潮州,唐曰潮陽,明爲潮州府。
伺潮,雞名。【述異記】伺潮雞,潮水上則鳴。
望潮,魚名,出台州臨海縣。【說文】本作。

总述:诗句西去不如潮出自《和江州江中丞见寄》。作者是唐朝诗人徐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