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鹤寻深院宿

诗句
鹤寻深院宿
拼音
 hè xún shēn yuàn sù
平仄
仄平平仄仄
韵脚
入声一屋、去声二十六宥
上一句
丁泠金磬寒
下一句
人借旧书看

「鹤寻深院宿」出自:《观廉女真葬(女真善隶书,常为内中学士)》

玉窗抛翠管,轻袖掩银鸾。错落云车断,丁泠金磬寒。
鹤寻深院宿,人借旧书看。寂寞焚香处,红花满石坛。

「鹤寻深院宿」作者: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

「鹤寻深院宿」辞典释义

◎ 鹤的意思

【亥集中 • 鳥】鹤·康熙筆画:21·部外筆画:10

【唐韻】下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曷各切,音涸。水鳥名。似鵠,長頸高脚,丹頂白身,頸翅有黑,常以夜半鳴,聲聞八九里。【博物志】鶴䯓頰䯔,耳響則聽遠,眼赤則眎遠,其色似雪。【相鶴經】鶴,陽鳥也,而遊於隂,行必依洲渚,止不集林木。【埤雅】形定而色白,食於水,故喙長。軒於前,故後短。棲於陸,故足高而尾凋。翔於雲,故毛豐而肉疎。大喉以吐故,修頸以納新,故壽。內典曰:鶴影生。禽經曰:鶴以聲交而孕。張華云:雄鳴上風,雌承下風則孕。【崔豹·古今註】鶴千年則變蒼,又二千歲則變黑,所謂鶴也。古謂之仙禽,亦名露禽,或又謂之隂羽。【本草】鶴白色㿥㿥,故又名八公。【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詩·小雅】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淮南子·說山訓】雞知將旦,鶴知夜半。【左傳·閔二年】衞懿公好鶴,鶴有乗軒者。
地名。【史記·衞世家註】鶴城在滑州匡城縣正南十五里。
【莊子·徐無鬼】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郭註】鶴列,陳兵也。
鶴膝,矛名。鶴之膝隆起,故吳矛骹大者爲鶴膝。
【逸雅】鋤,助也。齊人謂其頭曰鶴,似鶴頭也。
姓。鶴壽,見【金史】。
【正韻】與翯同。【詩·大雅】白鳥翯翯。【孟子】作鶴鶴。
叶胡沃切,音礐。【嵆康·琴賦】下逮謠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別鶴。

◎ 寻的意思

【寅集上 • 寸】寻·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9

〔古文〕【唐韻】徐林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心切,音潯。【說文】繹理也,本作,从工口,从又寸。工口,亂也。
寸,分理之也。彡聲。【增韻】求也。【前漢·黃霸傳】語次尋繹。【註】抽引而出也。
度名。【周禮·地官·媒氏註】八尺曰尋,倍尋曰常。【小爾雅】四尺謂之仞,倍仞謂之尋。【孟子】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爲也。
仍也,繼也。【左傳·昭元年】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古語】毫末不扎,將尋斧柯。
俄也。【晉羊祜讓開府表】以身誤陛下辱高位,傾覆亦尋而至。
用也。【左傳·僖五年】將尋師焉。【註】尋,用也。
侵尋,猶浸淫也。【前漢·武帝紀】巡郡縣,侵尋太山矣。
借作溫燖。【左傳·哀十二年】吳使人請尋盟。子貢曰:若可尋也,亦可寒也。【註】尋,重也,溫也,前盟巳寒,更溫之使熱。與燖義同。
長也。【揚子·方言】自關以西,秦晉梁益閒,凡物長謂之尋。
俗謂庸常爲尋常。
姓。晉尋會,唐劉黑闥將尋相。【韻會】毛氏曰:从口。俗从几作,非。。

◎ 深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深·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針切,音。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 院的意思

【戌集中 • 阜】院·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7

【唐韻】王眷切【集韻】【韻會】于眷切,音瑗。【說文】堅也。【玉篇】周垣也。亦作寏。【增韻】有垣牆者曰院。【唐書·宣宗紀】作五王院,以處皇子之幼者。
官廨曰院。【唐書·明皇紀】置麗正書院,聚文學之士。
【令狐綯傳】綯爲翰林學士,夜對禁中燭盡,以金蓮花炬送歸院。
【南部新書】自唐初來,歷五院惟二人,李商隱,張延賞。【註】五院,謂監察殿中侍御史中丞大夫也。
儒者所居曰書院。【方隅勝略】白鹿書院,在廬山。鵝湖書院,在鉛山縣。
浮屠所居曰僧院。【傳燈錄】本行和尙云:若有人道得著,老僧分半院與汝同住。
道流所居曰道院。【白樂天·尋郭道士詩】看院止留雙白鶴。
【廣韻】【集韻】胡官切,音桓。
【集韻】委遠切,音婉。義同。

◎ 宿的意思

【寅集上 • 宀】宿·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8

〔古文〕㝛夙【廣韻】息逐切【集韻】【韻會】息六切,音夙。【說文】止也。【玉篇】夜止也,住也。【詩·周頌】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註】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周禮·地官】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
星宿各止其所,故名宿。二十八宿,亦名二十八次。次,舍也。【釋名】宿,宿也,言星各止住其所也。
【增韻】安也,守也。【左傳·昭二十九年】官宿其業。【註】宿,安也。
【周禮·宮正註】諸吏直宿,謂職王宮之守衞者。
【廣韻】素也。【史記·信陵傳】晉鄙嚄咤宿將。
【莊子·列傳】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
國名。【春秋·隱二年】及宋人盟于宿。
邑名。【史記·衞世家】孫林父甯殖,謀逐獻公怒如宿。
蒯瞶入宿。
【史記·吳世家】將舍於宿。【左傳】作戚,字別義同。
姓。【風俗通】漢鴈門太守宿祥,明正德中蜀人宿進。
通作夙,早也。【周禮·春官】世婦,掌女宮之宿戒。【註】宿戒,當給事,謂豫告之也。
與肅同。【禮·祭統】先期旬有一日,宮宰宿夫人。【註】宿讀爲肅戒也。
【儀禮·宿尸註】宿,與曲禮主人肅客入之肅同。
去聲。【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救切,音秀。列星也。◎按《史記》《漢書》二十八宿。《正義》音息袖反,又音夙。《左思·吳都賦》窮飛鳥之棲宿,註亦音秀,是星宿之宿,與棲宿之宿,古皆通同。
叶息流切,音羞。【莊子·天地篇】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
叶相卽切,音息。【班彪·冀州賦】遵大路以北逝兮,歷趙衰之采邑。醜柏人之惡名兮,聖高帝之不宿。

总述:诗句鹤寻深院宿出自《观廉女真葬(女真善隶书,常为内中学士)》。作者是唐朝诗人李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