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澄澄倒林影

诗句
澄澄倒林影
拼音
 chéng chéng dào lín yǐng
平仄
平平仄平仄
韵脚
上声二十三梗
上一句
漾漾带山光
下一句
那知石上喧

「澄澄倒林影」出自:《山下泉》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澄澄倒林影」作者: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

「澄澄倒林影」辞典释义

◎ 澄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澄·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12

〔古文〕浧【集韻】持陵切,音懲。【增韻】水靜而淸也。【謝靈運詩】秋水共澄鮮。
【曹植詩】明月澄淸景。【註】澄,湛也。
酒名。【禮·禮運】澄酒在下。
山名。【廣輿記】在南昌豐城縣。
【集韻】除庚切,音棖。
直拯切,懲上聲。
澄應切,音瞪。義同。
【集韻】唐亙切,音鄧。淸濁分也。

◎ 澄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澄·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12

〔古文〕浧【集韻】持陵切,音懲。【增韻】水靜而淸也。【謝靈運詩】秋水共澄鮮。
【曹植詩】明月澄淸景。【註】澄,湛也。
酒名。【禮·禮運】澄酒在下。
山名。【廣輿記】在南昌豐城縣。
【集韻】除庚切,音棖。
直拯切,懲上聲。
澄應切,音瞪。義同。
【集韻】唐亙切,音鄧。淸濁分也。

◎ 倒的意思

【子集中 • 人】倒·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8

【廣韻】【正韻】都皓切【集韻】【韻會】覩老切,刀上聲。什也。
絕倒,極笑也。【晉書·衞玠傳】王澄有高名,每聞玠言,輒歎息絕倒。
傾倒。【杜甫詩】志士懷感傷,心胷已傾倒。
潦倒。【北魏書·崔瞻傳】魏天保以後重吏事,謂容止蘊藉者爲潦倒。瞻終不改。
【揚子·方言】大袴謂之倒頓。【註】今雹袴也。
【集韻】【韻會】刀號切【正韻】都導切,音到。【詩·齊風】顚之倒之,自公召之。【禮·喪大記】小斂之衣,祭服不倒。【註】死者所用衣,多不盡著,有倒者,惟祭服尊其領,不倒也。【韓非子·難言篇】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賢聖莫能聽。
叶董五切,音覩。【季尤平樂觀賦】或以馳騁,覆車顚倒。烏獲扛鼎,千鈞若羽。
叶都故切,音妒。【焦氏·易林】衣裳顚倒,爲王來呼。呼去聲。

◎ 林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林·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沈切,音臨。【說文】平土有叢木曰林。徐曰:叢木,故从二木。平土,故二木齊。【詩·小雅】依彼平林。
野外謂之林。【詩·周南】施于中林
山木曰林。【穀梁傳·僖十四年】林屬于山爲麓。
【周禮·地官·林衡註】竹木曰林,水衡曰衡。
【爾雅·釋詁】林,君也。
盛貌。【詩·小雅】有壬有林
林鐘,律名。【禮·月令】季夏之月律中林鐘。《周禮》作函鐘。
羽林,星名。應劭曰:天有羽林,大將軍之星也。林喩若林木,羽翼,鷙擊之意,故以名武官。【前漢·宣帝紀】取從軍死事者之子,養爲羽林軍,號羽林孤兒。
綠林,荆州山名。【後漢·劉元傳】諸亡命集于綠林。
姓。【姓譜】殷比干後,避難長林山,因氏。
平王世子林開之後,望出南安。○按《說文》林自爲部,棼、楚等字从之,今倂入。

◎ 影的意思

【寅集下 • 彡】影·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12

【廣韻】【集韻】【正韻】於丙切【韻會】於景切,英上聲。【廣韻】形影。【集韻】物之隂影也。【書·大禹謨】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傳】若影之隨形,響之應聲。【列子·天道篇】形動不生形而生影。【顏氏家訓】《書·大禹謨》曰:惟影響。《周禮·地官·大司徒》土圭測影,《孟子》曰圖影失形,《莊子·齊物論》云罔兩問影,如此等尤當爲光景之景。凡隂景者,因光而生,故卽謂爲景。《淮南子·天文訓》呼爲景柱。《廣雅》晷柱,挂景。是也。至晉世《葛洪·字苑》始加彡爲影,音於景反。而世閒輒治《尚書》《周禮》《莊》《孟》从葛洪字,甚爲失矣。【六書正譌】影者,光景之類合。通用景,非。毛髮藻飾之事不當从彡,今槩从影。
漏影,刀名。【古今注】漢文帝有百鍊靑犢漏影三刀。
躡影,馬名。【博物志】躡影,秦良馬。
木名。【花木志】瀛州有木,日中視之,一葉百影。
仄影,扇名。【事物紀原】周昭王時,脩塗國獻丹鶴,以翅爲扇。一曰條融。一曰仄影。
叶倚兩切,音養。【道藏歌】解散七祖,更法無中影。七化反自然,帝一同響。【集韻】或書作。

总述:诗句澄澄倒林影出自《山下泉》。作者是唐朝诗人皇甫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