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饮啄几回同

诗句
饮啄几回同
拼音
 yǐn zhuó jǐ huí tóng
平仄
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上平一东
上一句
勿云俱异域

「饮啄几回同」出自:《寄贺兰铦》

朝野欢娱后,乾坤震荡中。相随万里日,总作白头翁。
岁晚仍分袂,江边更转蓬。勿云俱异域,饮啄几回同

「饮啄几回同」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

「饮啄几回同」辞典释义

◎ 饮的意思

【戌集下 • 食】饮·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4

〔古文〕淾㱃【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錦切,音上聲。【玉篇】咽水也。亦歠也。【釋名】飮,奄也。以口奄而引咽之也。【周禮·天官·膳夫】飮用六淸。
【酒正】辨四飮之物:一曰淸、二曰醫、三曰漿、四曰酏。【註】淸渭醴之泲者,醫卽內則以酏爲醴者,漿今之酨漿,酏今之粥也。
漱也。【儀禮·公食大夫禮】賔坐祭,遂飮奠於豐上。【註】飮,潄也。
隱也。【後漢·蔡邕傳】邕上疏曰:臣一入牢獄,當爲楚毒所迫趣,以飮章辭情,何緣復聞。【註】趣音促,飮猶隱也,今匿名文書也。
【正字通】樂律有聲飮,以聲相轉而合也。梁武帝自制四器,名曰通,每通施三絃,因以通聲,隨聲酌其淸濁高下也。
飮器,溺器也。【戰國策】趙襄子殺智伯,漆其頭以爲飮器。【註】溺器。或曰酒器。
受箭曰飮箭。【郭璞·蛟贊】漢武飮羽。
【廣韻】於禁切,音蔭。以飮飮之也。【禮·檀弓】酌而飮寡人。【左傳·昭二十六年】成人伐齊師之飮馬于淄者。
【莊子·則陽篇】或不言而飮人以和。【說文】或作㱃。通作飮。互詳酉部酓字註。

◎ 啄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啄·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竹角切,音涿。【說文】鳥食也。【廣韻】鳥啄也。【詩·小雅】率場啄粟。【戰國策】俛啄蚉䖟而食之。【集韻】通作噣。【韻會】通作啅。
剝啄。【韓愈·剝啄行】剝剝啄啄,有客至門。我不出應,客去而嗔
【廣韻】丁木切【集韻】都木切,音豰。義同。【集韻】咮也。【易林】鳧得出沒,喜笑自啄。毛羽悅澤,利以攻玉。
【廣韻】啄木鳥。
【正韻】職救切,音晝。與咮噣同。【韓詩外傳】鳥之美羽句啄者,鳥畏之。【前漢·東方朔傳】尻益高者,鶴俛啄也。【註】師古曰:啄音竹救反。

◎ 几的意思

【子集下 • 几】几·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唐韻】居履切【集韻】【韻會】舉履切【正韻】居里切,寄上聲。【說文】踞几也。【徐曰】人所凭坐也。【詩·大雅】或肆之筵,或授之几。【周禮·春官】五几,玉几,雕几,彤几,漆几,素几。【劉歆·西京雜記】漢制,天子玉几,冬加綈錦其上,謂之綈几。凡公侯皆竹木几,冬則細爲橐以馮之。【玉篇】案也。亦作机。【左傳·昭五年】設机而不倚。
几几,安重貌。【詩·豳風】赤舄几几
(幾)〔古文〕【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說文】微也。【易·繫辭】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書·臯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傳】言當戒懼萬事之微。
【說文】殆也,从,从戍。戍,兵守也。而兵守者危也。【爾雅·釋詁】幾,危也。【註】幾,猶殆也。【詩·大雅】天之降罔,維其幾矣。
【玉篇】期也。【詩·小雅】卜爾百福,如幾如式。【疏】所以與汝百種之福,其來早晚,如有期節矣,其福多少,如有法度矣。
【爾雅·釋詁】庶幾,尚也。【疏】尚,謂心所希望。【孟子】王庶幾改之。
察也。【禮·玉藻】御瞽幾聲之上下。【周禮·地官·司門】幾出入不物者。【註】不物,與衆不同。
【司關】無關門之征猶幾。【註】無租稅,猶苛察不得令姦人出入。
【韻會】將及也。【爾雅·釋詁】近也。【易·中孚】月幾望。【禮·樂記】知樂則幾於禮矣。【史記·留侯世家】幾敗乃公事。○按《爾雅》《釋文》音機,《史記索隱》音祈,《禮記》《釋文》音譏。
巨依反。《韻會》云:機祈二音,是也。
【廣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集韻】器之沂鄂也。【禮·郊特牲】丹漆雕幾之美。【註】幾,謂漆餙沂鄂也。【疏】雕,謂刻鏤。幾,謂沂鄂。言以丹漆雕餙之,以爲沂鄂。【釋文】幾,巨依反。
【廣韻】居狶切【集韻】【韻會】舉豈切,機上聲。【玉篇】幾幾,多也。【廣韻】幾,何也。【韻會】幾,數問多少之辭。【左傳·僖二十七年】靖諸內而敗諸外,所獲幾何。【史記·萬石君傳】少子慶爲太僕御,出,上問車中幾馬。
【韻會】未多時曰無幾。
物無多,亦曰無幾。
【廣韻】【集韻】【韻會】其旣切,祈去聲。【廣韻】幾,未已也。
【集韻】與覬通。【左傳·哀十六年】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日日以幾。【註】冀君來。【史記·晉世家】無幾爲君。【註】幾,謂望也。

◎ 回的意思

【丑集上 • 囗】回·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
【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
【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
【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
【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
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
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寬衣也,取其裵回之狀。【張衡·思賦】馬倚輈而徘回。【註】言踟躊不進也。
低回,紆衍貌。【史記·孔子世家贊】適魯,觀仲尼車服禮器,余低回留之,不能去。【前漢·揚雄傳】大道低回。
姓。【韻會】古賢者方回之後。【正字通】明宣德中御史回續。
地名。【後漢·郡國志】右扶風有回城,名曰回中。
通作迴。【荀子·儒效篇】圖迴天下於掌上。
通作廻。【史記·鄒陽傳】墨子廻車。
【正字通】回回,國名。西域大食國種也。明丘濬曰:國在玉門關外萬里,隋閒入中國。金元以後,蔓延滋甚,所至輒相親守,其所謂敎門者尤篤,今在在有之。
【集韻】【韻會】戸賄切,音悔。繞也。【左傳·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讀上聲。
【集韻】【韻會】胡對切,音繢。【前漢·趙充國傳】回遠千里。【註】回謂路迂回也,音胡悔反。
畏避也。【前漢·王溫舒傳】卽有避回。【註】謂不盡意,捕擊盜賊。
【蓋寬饒傳】刺舉無所回避。【註】回讀若諱。俗作囬。

◎ 同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同·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
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
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註】司馬法曰:十成爲終,十終爲同,同方百里。【疏】謂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聞同,故名百里爲同也。
爵名。【書·顧命】上宗奉同瑁。【註】同,爵。瑁,圭也。
州名。【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正韻】通也。【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註】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
姓。【正字通】唐有同谷。
【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通作童。【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釋文】徒貢切,音洞。與詷同。【禮·祭統】鋪筵設同几,爲依神也。【註】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爲一字。
叶徒黃切,音唐。【琳·答客難】六合咸熙,九州來同。倒載干戈,放馬華陽。①字作北下。

总述:诗句饮啄几回同出自《寄贺兰铦》。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