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人心比岁和

诗句
人心比岁和
拼音
 rén xīn bǐ suì hé
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下平五歌、去声二十一个
上一句
马首先春至
下一句
省风传隐恤

「人心比岁和」出自:《奉同汴州李相公勉送郭布殿中出巡》

轩车出东阁,都邑绕南河。马首先春至,人心比岁和
省风传隐恤,持法去烦苛。却想埋轮者,论功此日多。

「人心比岁和」作者: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德宗贞元进士。曾先后出任新城县令,东阳县令,江西节度使府留后,抚州刺史,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后上表请为道士,不久病卒。他当时的诗名很大。其诗题材广泛,写过一…

「人心比岁和」辞典释义

◎ 人心的意思

⒈  人的心地。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宋 梅尧臣 《送怀倅李太傅》诗:“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
清 姚鼐 《仪郑堂记》:“自 郑 王 异术,而风俗人心之厚簿以分。”

⒉  特指善良的心地、良心。

如:这个没有人心的家伙。

⒊  指人们的意愿、感情等。

《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所谓人心者,喜怒哀乐之已发者也。”
《红楼梦》第九十回:“这么看起来,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的了。”

◎ 比岁的意思

⒈  连年。

《管子·枢言》:“一日不食,比岁歉;三日不食,比岁饥;五日不食,比岁荒。”
《汉书·卫青传》:“其后 匈奴 比岁入 代郡、雁门、定襄、上郡、朔方,所杀略甚众。”
颜师古 注:“比,频也。”
宋 苏轼 《祭常山神文》:“而我州之民,比岁飢殍凋残之餘,不復堪命。”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年老还乡》:“元 末,天下扰攘,比岁饥饉。”
《清史稿·高宗纪四》:“庚申,以 甘肃 比岁偏灾,免通省民欠籽种口粮仓穀。”

⒉  近年。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今天下印书,以 杭州 为上, 蜀 本次之, 福建 最下。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 杭州,但纸不佳。”
宋 沉遘 《上殿札子》:“臣伏见朝廷比岁置官遣使,自京师达於天下,凡征赋之重、力役之众,有所病於民者,悉宽除之。”

◎ 和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和·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古文〕咊龢【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禾。【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
【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書·堯典】乃命羲和。【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
【詩·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註】和,十三簧。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爲左右和之門。【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和夷,地名。【書·禹貢】和夷底績。
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爲和州。
【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爲岷州,宋攺西和州。
【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云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
【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臥切,禾去聲。【廣韻】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
【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
【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臥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总述:诗句人心比岁和出自《奉同汴州李相公勉送郭布殿中出巡》。作者是唐朝诗人戴叔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