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高山临大泽

诗句
高山临大泽
拼音
 gāo shān lín dà zé
平仄
平平平仄仄
韵脚
入声十一陌、入声十药
下一句
正月芦花干

「高山临大泽」出自:《赠三侍御》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干。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
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
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
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逸翮望绝霄,见欲凌云端。
层台何其高,山石流洪湍。固知非天池,鸣跃同所欢。
谁念独枯槁,四十长江干。责躬贵知己,效拙从一官。
折翮悲高风,苦饥候朝餐。湖月映大海,天空何漫漫。
托身未知所,谋道庶不刊。吟彼乔木诗,一夕常三叹。

「高山临大泽」作者:

常建,唐著名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天宝十二年(753)之前,曾任盱眙(今江苏盯眙县)尉。后去职,隐居于鄂渚(今湖北东南)一带。一生仕途很不得志,却颇具诗名。殷璠编《河岳英灵集》就将常建列为首位,评价很高…

「高山临大泽」辞典释义

◎ 高山的意思

⒈  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参见“高山景行”。

《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晋 杜笃 《杜氏新书》:“今吾亦冀众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宋 秦观 《吕与叔挽章》之一:“举举西州士,来为邦国华。艺文尤尔雅,经术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

⒉  传说中的山名。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

⒊  少数民族名。

清 魏祝亭 《两粤傜俗记》:“其在西者,种凡三:曰 高山,曰 花肚,曰 平地。”

◎ 临的意思

【未集下 • 臣】临·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1

〔古文〕【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沉切,音林。【爾雅·釋詁】臨,視也。【詩·衞風】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大雅】上帝臨女,無貳爾心。【箋】臨,視也。【禮·曲禮】臨諸侯,畛於鬼神。【疏】以尊適曰臨。【穀梁傳·哀七年】春秋有臨天下之言焉,有臨一國之言焉,有臨一家之言焉。【註】徐乾曰:臨者,撫有之也。
【博雅】臨,大也。
【戰國策】縣隂以甘之,循有燕以臨之。【註】臨,猶制也。
易卦名。
車名。【詩·大雅】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傳】臨,臨車也。【疏】臨者,在上臨下之名。【釋名】臨,如字。韓詩作隆。
地名。【左傳·哀四年】荀寅奔鮮虞,趙稷奔臨。【註】臨,晉邑。
丘名。【爾雅·釋丘】右高名臨丘。
姓。【後趙錄】秦州刺史臨深。【孔融傳】有臨孝存。
門名。【左思·吳都賦】左稱彎崎,右號臨硎。【註】彎崎,臨硎,閽闥名。吳後主起昭明宮,於太初之東開彎崎臨硎二門,彎崎宮東門,臨硎宮西門。
【韻會】力鴆切【正韻】力禁切,林去聲。【增韻】喪哭。【顏師古曰】衆哭曰臨。【左傳·宣十二年】楚子圍鄭,旬有七日。鄭人卜行成,不吉。卜臨于大官,且巷出車,吉。【註】臨,哭也。【釋文】臨,力鴆切。
【韻補】叶盧東切,音隆。【詩·大雅】后稷不克,上帝不臨。耗斁下土,寧丁我躬。【司馬相如·長門賦】奉虛言而望誠兮,期城南之離宮。修薄具而自設兮,君不肯乎幸臨。
叶力陽切,音良。【秦始皇祠洛水歌】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祠祭大澤,倏忽南臨。洛濱醊禱,色連三光。

◎ 大泽的意思

⒈  大湖沼;大薮泽。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宋 梅尧臣 《送赵谏议知徐州》诗:“吕梁 水注千寻险,大泽龙归万古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近 星宿海,为导者误入大泽中,沮洳难行,人马多死。”
鲁迅 《亥年残秋偶作》诗:“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髮寒。”

⒉  即 大泽乡。

《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 元年七月, 陈涉 等起 大泽 中。”

⒊  大恩惠。

《礼记·祭统》:“祭者,泽之大者也,是故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诗大泽之博,广符瑞之富。”
李周翰 注:“大泽,谓天子之惠泽。”

总述:诗句高山临大泽出自《赠三侍御》。作者是唐朝诗人常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