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夜乌喧粉堞

诗句
夜乌喧粉堞
拼音
 yè wū xuān fěn dié
平仄
仄平平仄仄
韵脚
入声十六叶
上一句
菊气入新秋
下一句
宿雁下芦洲

「夜乌喧粉堞」出自:《晚泊江镇》

四运移阴律,三翼泛阳侯。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
夜乌喧粉堞,宿雁下芦洲。海雾笼边徼,江风绕戍楼。
转蓬惊别渚,徙橘怆离忧。魂飞灞陵岸,泪尽洞庭流。
振影希鸿陆,逃名谢蚁丘。还嗟帝乡远,空望白云浮。

「夜乌喧粉堞」作者: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

「夜乌喧粉堞」辞典释义

◎ 夜的意思

【丑集下 • 夕】夜·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
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
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
子夜,晉曲名。【樂府·解題】昔女子名子夜者造此聲,其聲甚哀。
國名。西夜,去長安萬三百五十里,見【前漢·西域傳】。
夜郞,在播州。見【蜀記】。
【史記·夏本紀】桀鑿池爲夜宮。
使夜,漢宮官名,見【外戚傳】。
不夜,城名,在西夏。【杜甫詩】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邵氏聞見錄】無風塞,不夜城,西夏有其地,王詔經略西邊至其處。【齊地記】齊有不夜城,古者有日夜照于東境,萊子立此城,以不夜爲名。
墓穴曰夜臺,一曰長夜。【古詩】築此長夜室。
嘉夜,草名。【前漢·禮樂志郊祀歌】俠嘉夜,蘭芳。【註】俠挾同。嘉夜,芳草也。【楊愼·轉注】作液,非。
姓,見【通志】。
【集韻】夷益切,音亦。東海縣名。
他歷切,音惕。列子湯問篇,師曠方夜擿耳,俛首而聽之,弗聞其聲,見【古今轉注】。
通御韻。【屈原·離騷】吾令鳳凰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率雲霓而來御。
古通箇韻。【琳·武庫賦】千徒縱唱,億夫求和,聲訇隱而動山,光赫赫以燭夜。字書作叶,非。
叶羊洳切,音豫。【詩·唐風】夏之日,冬之夜。叶下居,居音倨。
叶以灼切,音龠。【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叶下惡。【說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省聲,亦作。

◎ 乌的意思

【巳集中 • 火】乌·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古文〕於【唐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音污。【說文】孝鳥也。象形。【埤雅】林罕以爲全象鳥形,但不注其目睛。烏體全黑,遠而不分別其睛也。【詩·邶風】莫黑匪烏。【小爾雅】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
【前漢·眭弘傳】石立,後有白烏數千,下集其旁。
【爾雅·釋鳥】燕白脰烏。【註】小爾雅云: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又】鸀山烏。
【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註】烏謂居,鵲之屬。
【小爾雅】去隂就陽者,謂之陽烏,鴻雁是也。
【韻會】日中有三足烏。
【說文】孔子曰:烏,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爲烏呼。【註】徐鉉曰:俗作嗚,非是。【埤雅】烏又爲歎詞者,烏見異則噪,故以爲烏霍。烏霍,歎所異也。
【玉篇】語辭也。
【廣韻】安也。【正韻】何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註】徐廣曰:烏,一作惡。
【史記·天官書】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郞位。【註】索隱曰:蔚然,漢書作哀烏,星之狀貌。【正字通】星經作依烏,後人因謂郞官爲依烏府。
【韻會】黑色曰烏。【史記·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五代史·梁符彥卿傳】太祖賜以所乗愛馬一丈烏。
【前漢·楊惲傳】仰天拊缶而呼烏烏。【註】師古曰:烏烏秦聲。關中舊有此曲,亦作嗚。【史記·李斯傳】歌呼嗚嗚。
縣名。烏氏,因水而名。【前漢·地理志】安定郡烏氏。【註】烏水出西北入河。氏音支。
烏程,烏傷,屬會稽郡。
烏孫,烏桓,皆西域國名。
【廣韻】姓也。齊大夫烏枚鳴。見【左傳】。
赤烏,殿名。【左思·吳都賦】飾赤烏之暐曄。
【集韻】【類篇】於加切,音鴉。【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師古曰:烏,一加反。秅,直加反。
【漢鼓吹曲】朱鷺魚以烏路訾邪,鷺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誅者。下叶音鰕,者叶音遮。
【集韻】【類篇】於諫切,音晏。【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鄭氏曰:烏秅音鷃拏。師古曰:急言之聲,如鷃拏耳。非正音也。
【韻會】古文借作顧字。見義雲章。亦轉聲也。

◎ 喧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喧·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9

【廣韻】况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萱。【玉篇】大語也。【集韻】與吅同。或作讙。
與咺同。【漢武帝·悼李夫人賦】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註】師古曰:朝鮮之閒,謂小兒泣不止,名爲喧,音許遠反。

◎ 粉的意思

【未集上 • 米】粉·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4

【廣韻】方吻切【集韻】【韻會】【正韻】府吻切,分上聲。【篇海】米粉。【釋名】分也。硏米使分散也。【周禮·天官】修籩之實,糗餌粉餈。【註】豆屑也。
【說文】傅面者也。【韻會】古傅面亦用米粉。
染之爲紅粉,後乃燒鉛爲粉。【博物志】燒鉛成胡粉。【釋名】胡粉,胡餬也,脂和以塗面也。
【正韻】設采潤色謂之粉澤。
煆石爲白灰,塗牆壁曰粉。【白居易詩】文昌新入有光輝,紫界金牆白粉闈。【註】尙書省皆以粉圖壁,畫古賢列士,曰畫省,亦曰粉省。
【事文類聚】海粉母如墨魚形,大三四寸,冬畜家中,春種海濵田內,色綠如荷包,海粉卽所溲也。或曰插竹枝田中,母緣枝吐出成粉。
【正字通】凡物磑之如屑者,皆爲粉。粉通稱,非獨米也。
竹名。【閩部疏】粉竹舂絲,爲佳紙料者,美于江南之白苧。
地名。【水經】堵水出自上粉縣。【注】孟達爲太守,治房陵,故縣有粉水,縣居其上,故曰上粉。取此水漬粉,皓耀鮮潔,縣水皆取名焉。
【集韻】方問切,音奮。傳也。飾也。【字彙補】粉,白飾也,从上聲。所以傳物曰粉,从去聲。《字彙》皆作府刎切,非。

◎ 堞的意思

【丑集中 • 土】堞·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9

【廣韻】徒協切【集韻】【韻會】達協切,音牒。城上女牆。【左傳·襄二十七年】盧蒲嫳攻崔氏,崔氏堞其宮而守之。【左思·魏都賦】崇墉濬洫,嬰堞帶涘。
【集韻】託協切,音帖。義同。【說文】作。或作。

总述:诗句夜乌喧粉堞出自《晚泊江镇》。作者是唐朝诗人骆宾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