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羡君明发去

诗句
羡君明发去
拼音
 xiàn jūn míng fā qù
平仄
仄平平仄仄
韵脚
上声六语、去声六御
上一句
人家涧西远
下一句
采蕨轻轩冕

「羡君明发去」出自:《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羡君明发去」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九岁知属辞,十九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规表演黄狮子舞被贬为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功参军。宰相张九龄执政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转…

「羡君明发去」辞典释义

◎ 羡的意思

【未集中 • 羊】羡·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6

【佩觿】以脂切。江夏地。與羨異。【前漢·地理志】江夏郡沙羨。【註】晉灼曰:音夷。
(羨)【廣韻】【集韻】【正韻】似面切,音䢭。【說文】貪欲也。从㳄,从羑省。【詩·大雅】無然歆羨。【註】無是貪羨。
【廣韻】餘也。【詩·小雅】四方有羨。【傳】羨,餘也。【箋】四方之人,盡有饒餘。【史記·貨殖傳】時有奇羨。【註】奇羨,謂時有餘衍也。
【周禮·春官·典瑞】壁羨以起度。【註】鄭司農云:羨,長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功羨於五帝。【註】羨,溢也。
【廣韻】人姓。【史記·秦始皇紀】入海求羨門高誓。【註】羨門,古仙人。
【集韻】【類篇】【韻會】延面切,音衍。【韻會】以淺切,音演。義同。
【集韻】夷然切,音延。埏或作羨。墓道也。【史記·衞世家】共伯入,釐侯羨自殺。【註】索隱日,羨音延,墓道。【集韻】俗作㵪,非是。

◎ 君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君·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子孫稱先世皆曰君。【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兄稱弟曰君。【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妾稱夫曰君。【禮·內則】君已食徹焉。【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儀禮·喪服】妾謂君。【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婦稱夫亦曰君。【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夫稱婦曰細君。【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上稱下亦曰君。【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封號曰君。【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婦人封號亦曰君。【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彼此通稱亦曰君。【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隱士就聘者曰徵君。【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持節出使者曰使君。【後漢·恂傳】非敢脅使君。
【諡法】慶賞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君子,成德之稱。【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論語】不亦君子乎。【註】君子,成德之名。
姓。【正字通】明有君助。
叶姑員切,音涓。【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 明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明·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
【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
【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
【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
【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
【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
【詩·小雅】祀事孔明。【箋】明,猶備也。
【詩·大雅】明明在下。【傳】明明,察也。【爾雅·釋詁疏】明明,言甚明也。
【禮·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禮·禮運】故君者所明也。【疏】明,猶尊也。
【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疏】明者,辨說是非也。
【韓非子·難三篇】知微之謂明。
【廣韻】昭也,通也。
星名。【詩·小雅】東有啓明。【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小雅】明發不寐。【疏】言天將明,光發動也。
【正字通】凡厥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
姓。【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晉荀晞從事明預。
與盟同。【詩·小雅】不可與明。【箋】明,當爲盟。
與孟同。【周禮·夏官·職方氏註】望諸明都也。【釋文】明都,《禹貢》作孟豬。今依《書》讀。
【前漢·地理志】廣漢郡葭明。【註】師古曰:明音萌。
【韻補】叶謨郞切。【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楚辭·九歌】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旣明。
叶彌延切。【道藏歌】觀見學仙客,蹊路放炎烟。陽光不復朗,隂精不復明。

◎ 发的意思

【午集中 • 癶】发·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7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說文】䠶發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註】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
【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畝之中。
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
【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
【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註】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
【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詩·齊風】履我發兮。【疏】行必發足而去,故以發爲行也。【禮·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無移。【註】謂起屨也。
【釋名】撥也。撥使開也。【禮·王制】有發,則命大司徒,教士以車甲。【疏】謂有軍旅以發士卒也。
【廣韻】明也。【論語】亦足以發。【註】謂發明大體也。
【廣韻】舉也。【增韻】興也。【前漢·王吉傳】愼毋有所發。【註】謂興舉眾事也。
亂也。【詩·邶風】毋發我笱。
伐也。【詩·周頌】駿發爾私。【疏】以耜擊伐其私田,使之發起也。
遣也。【禮·檀弓】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註】發禮往賀也。
見也。【禮·禮器】君子樂其發也。【註】樂多其外見也。
動也。【老子·道德經】地無以寧,將恐發。
洩也。【楚辭·大招】春氣奮發。
【曆法】春夏曰發,秋冬曰斂。
發發,疾貌。【詩·小雅】飄風發發。【箋】寒且疾也。
【詩傳】長發,大禘也。【疏】大禘之樂歌也。【唐書·禮樂志】懿祖曰:長發之舞。
昏禮曰發齊。【荀子·禮論】大昏之未發齊也。【註】謂未有威儀節文。象太古時也。【史記·禮書】作廢齊。
【玉篇】發,駕車也。【揚子·方言】發,稅,舍車也。東齊海岱之閒謂之發,宋趙魏之閒謂之稅。【註】舍宜音寫,今通發,寫也。稅猶脫也。
【後漢·五行志】東方神鳥曰發明。【博雅】鳳皇晨鳴曰發明。
【汲冢周書】發人鹿鹿者,若鹿迅走。【註】發,東夷也。
淸發,水名。見【左傳】。
縣名。【前漢·地理志】餘發縣,屬九眞郡。發干縣,屬東郡。
姓。【史記·封禪書】游水發根。【註】游水,縣名。發根,人姓名。
【集韻】【正韻】北末切,音撥。【詩·衞風】鱣鮪發發。【傳】盛貌。馬融曰:魚尾著網發發然。【韓詩】作鱍。【說文】作鮁。
叶方吠切,音廢。【詩·豳風】一之日觱發。【傳】風寒也,叶下烈烈。音例。
叶非律切,廢入聲。【揚雄·長楊賦】紛紜沸渭,雲合電發。猋騰波流,機駭蠭軼。軼音亦。一說本賦發軼,與上文爰整其旅,乃命驃衞,衞字爲韻。發,音費。軼,音替。古霽寘二韻通,非發讀廢入聲,與軼音亦叶也。

◎ 去的意思

【子集下 • 厶】去·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3

【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集韻】徹也。
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
【集韻】或作弆。【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
【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总述:诗句羡君明发去出自《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