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仍云得诗夜

诗句
仍云得诗夜
拼音
 réng yún dé shī yè
平仄
平平仄平仄
韵脚
去声二十二祃
上一句
句句截我肠
下一句
梦我魂凄凉

「仍云得诗夜」出自:《酬乐天书怀见寄》

新昌北门外,与君从此分。街衢走车马,尘土不见君。
君为分手归,我行行不息。我上秦岭南,君直枢星北。
秦岭高崔嵬,商山好颜色。月照山馆花,裁诗寄相忆。
天明作诗罢,草草随所如。凭人寄将去,三月无报书。
荆州白日晚,城上鼓冬冬。行逢贺州牧,致书三四封。
封题乐天字,未坼已沾裳。坼书八九读,泪落千万行。
中有酬我诗,句句截我肠。仍云得诗夜,梦我魂凄凉。
终言作书处,上直金銮东。诗书费一夕,万恨缄其中。
中宵宫中出,复见宫月斜。书罢月亦落,晓灯随暗花。
想君书罢时,南望劳所思。况我江上立,吟君怀我诗。
怀我浩无极,江水秋正深。清见万丈底,照我平生心。
感君求友什,因报壮士吟。持谢众人口,销尽犹是金。

「仍云得诗夜」作者: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

「仍云得诗夜」辞典释义

◎ 仍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仍·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2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音艿。因也。【論語】仍舊貫,如之何。【周禮·春官·司几筵】吉事變几,凶事仍几。【註】變几,變更其質,謂有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
重也,頻也。【前漢·王莽傳】吉瑞累仍。
【谷永傳】饑饉仍臻。
【淮南子·精神訓】仍仍然知盆瓴之足羞也。【註】仍仍,不得志之貌。
雲仍。【爾雅·釋親】昆孫之子爲仍孫,仍孫之子爲雲孫。
國名。【史記·夏本紀】少康娶於有仍氏。
姓。
叶人余切,音如。【柳宗元·佩韋賦】冶訐諫於昬朝兮,名崩弛而陷誅。苟縱直而不羈兮,乃變罹而禍仍。◎按《說文》仍,如乗切,原屬日母變宮之字。今《字彙》仍芿艿陾等字皆作時征切,是爲禪母之齒音,其誤甚矣。不可不辨。

◎ 云的意思

【子集上 • 二】云·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2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 得的意思

【寅集下 • 彳】得·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8

〔古文〕䙷【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 诗的意思

【酉集上 • 言】诗·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6

〔古文〕【唐韻】書之切【集韻】【韻會】【正韻】申之切,始平聲。【說文】志也。【釋名】之也,志之所之也。【書·舜典】詩言志。【傳】心之所之謂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詩言志。【詩·國風·關雎序】在心爲志,發言爲詩。【前漢·藝文志】誦其言,謂之詩。【舊唐書·經籍志】詩以紀興衰誦歡。
六詩。【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疏】按詩上下惟有風雅頌是詩之名也。三者之中有比賦興,故總謂之六詩。【鄭康成·六藝論】詩,絃歌諷諭之聲也。朱子曰:風雅頌,聲樂部分之名。賦比興,則所以制作風雅頌之體也。
樂章也。【荀子·勸學篇】詩者,中聲之所止也。【註】詩謂樂章,所以節聲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
【類篇】承也,持也。【禮·內則】國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負之,吉者宿齊,朝服寢門外,詩負之。【註】詩之言承也。【疏】《詩含神霧》云:詩者,持也。以手維持,則承奉之義,謂以手承下而抱負之。
姓。【後漢·南蠻傳】詩索,交阯朱䳒人。
【字彙補】讀作誅。【荀子·王制篇】修憲令,審詩商。【註】詩商,當爲誅賞。【樂論篇】作審誅賞。

◎ 夜的意思

【丑集下 • 夕】夜·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
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
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
子夜,晉曲名。【樂府·解題】昔女子名子夜者造此聲,其聲甚哀。
國名。西夜,去長安萬三百五十里,見【前漢·西域傳】。
夜郞,在播州。見【蜀記】。
【史記·夏本紀】桀鑿池爲夜宮。
使夜,漢宮官名,見【外戚傳】。
不夜,城名,在西夏。【杜甫詩】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邵氏聞見錄】無風塞,不夜城,西夏有其地,王詔經略西邊至其處。【齊地記】齊有不夜城,古者有日夜照于東境,萊子立此城,以不夜爲名。
墓穴曰夜臺,一曰長夜。【古詩】築此長夜室。
嘉夜,草名。【前漢·禮樂志郊祀歌】俠嘉夜,蘭芳。【註】俠挾同。嘉夜,芳草也。【楊愼·轉注】作液,非。
姓,見【通志】。
【集韻】夷益切,音亦。東海縣名。
他歷切,音惕。列子湯問篇,師曠方夜擿耳,俛首而聽之,弗聞其聲,見【古今轉注】。
通御韻。【屈原·離騷】吾令鳳凰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率雲霓而來御。
古通箇韻。【琳·武庫賦】千徒縱唱,億夫求和,聲訇隱而動山,光赫赫以燭夜。字書作叶,非。
叶羊洳切,音豫。【詩·唐風】夏之日,冬之夜。叶下居,居音倨。
叶以灼切,音龠。【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叶下惡。【說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省聲,亦作。

总述:诗句仍云得诗夜出自《酬乐天书怀见寄》。作者是唐朝诗人元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