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山中何所有

诗句
山中何所有
拼音
 shān zhōng hé suǒ yǒu
平仄
平平平仄仄
韵脚
上声二十五有
下一句
岭上多白云

「山中何所有」的意思,全诗译文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你问我我山中有什么。那我就告诉你,这个山中只有白云,我拥有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只有在山中,我才拥有它,只要看到它,我才会有好的心情。所以我不会也不可能把它赠送给您。

「山中何所有」出自:《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山中何所有」作者: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晚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山中何所有」辞典释义

◎ 山的意思

【寅集中 • 山】山·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0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 中的意思

【子集上 • 丨】中·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詩·大雅】泉之竭兮,不云自中。叶上頻。【班固·高祖泗水亭】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 何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何·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5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 所有的意思

⒈  领有,占有。

《北史·慕容绍宗传》:“神武 仍加恩礼,所有官爵并如故,军谋兵略,时参预焉。”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把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

⒉  指领有的东西。

《孟子·公孙丑下》:“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无是公 言天子 上林 广大,山谷水泉万物,及 子虚 言 楚 云梦 所有甚众,侈靡过其实,且非义理所尚。”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蓟子训 ﹞曰:‘远来无所有,示致微意。’”
《红楼梦》第十三回:“贾珍 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
徐迟 《财神和观音》:“从社会生活的最大的企业到人民生活中最小的一只绣花针……全是他自己的所有。”

⒊  尚有。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懊侬歌》:“江陵 去 扬州,三千二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⒋  整个;全部。

《水浒传》第八五回:“﹝ 宋江 ﹞指着 卢俊义 説道:‘兄弟,所有 宋 朝赏罚不明,姦臣当道,谗佞专权,我已顺了 大辽 国主。’”
艾青 《黎明的通知》诗:“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打开所有的门来欢迎。”

⒌  有个。

《五代史平话·汉史上》:“所有 成保 幼小,叔叔若可收留,幸为养他成丁。”
《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十八:“所有 建寧 太守 雍闓,乃 汉 朝 雍齿 之后,先祖曾为 什方侯,今结连 孟获 造反。”
《水浒传》第四五回:“杨雄 道:‘此间有三个村坊结并,所有 东村 李大官人,前日已被 祝彪 那廝射了一箭,见今在庄上养病。’”

总述:诗句山中何所有出自《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作者是未知诗人陶宏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