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文武衣冠异昔时

诗句
文武衣冠异昔时
拼音
 wén wǔ yì guān yì xī shí
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上平四支
上一句
王侯第宅皆新主
下一句
直北关山金鼓振

「文武衣冠异昔时」的意思,全诗译文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文武衣冠异昔时」出自:《秋兴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去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 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 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 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 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 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 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 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 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 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 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 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 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 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 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 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 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 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 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文武衣冠异昔时」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

「文武衣冠异昔时」辞典释义

◎ 文武的意思

⒈  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

《诗·周颂·雝》:“宣哲维人文武维后。”
郑玄 笺:“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为之君故。”
《吕氏春秋·不广》:“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
《史记·循吏列传论》:“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⒉  特指武事、军事。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

⒊  文才和武略。

《诗·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万邦为宪。”
朱熹 集传:“非文无以附众,非武无以威敌,能文能武,则万邦以之为法矣。”
《汉书·朱云传》:“平陵 朱云,兼资文武。”
唐 韩愈 《举马摠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

⒋  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

《南史·宋纪上·武帝》:“謁 汉 长陵,大会文武於 未央殿。”
五代 牛希济 《奉诏赋蜀主降唐》诗:“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
《水浒传》第九三回:“众文武见杀了四个大臣,都要来捉 李逵。”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吓着了一朝文武。”

⒌  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参见“文武火”。

宋 陶穀 《清异录·药》:“火须文武、紧慢得中。”

⒍  周文王 与 周武王。

《诗·大雅·江汉》:“文 武 受命, 召公 维翰。”
郑玄 笺:“昔 文王、武王 受命, 召康公 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
《礼记·中庸》:“仲尼 祖述 尧 舜,宪章 文 武。”
宋 苏轼 《石鼓》诗:“勋劳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远犹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辞,舍《易》《春秋》, 文、武、周、召 以前之诗书,无与之并者矣。”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张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 衣冠的意思

⒈  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

《管子·形势》:“言辞信,动作庄,衣冠正,则臣下肃。”
《史记·孔子世家》:“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 孔子 衣冠琴车书,至于 汉 二百餘年不絶。”

⒉  泛指衣着,穿戴。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元无有》:“未几至堂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吟咏甚畅。”
明 钱澄之 《客祁门寓十王寺杂咏》:“颇羡村翁古,衣冠似 汉 年。”
徐迟 《入峡记》:“船上的人是和船只一样爱清洁,而且总是衣冠端正的。”

⒊  专指礼服。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记青州府中学堂(二)》:“我穿了素服,没有衣冠,有所不便。”

⒋  代称缙绅、士大夫。

《汉书·杜钦传》:“茂陵 杜鄴 与 钦 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 钦 为‘盲 杜子夏 ’以相别。”
颜师古 注:“衣冠谓士大夫也。”
唐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吴 宫花草埋幽径, 晋 代衣冠成古丘。”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高公 见他説罢,晓得是衣冠中人,遭盗流落,深相怜悯。”
高旭 《元旦》诗:“剧怜肝胆存屠狗,失笑衣冠尽沐猴。”

⒌  借指文明礼教。

《宋史·胡铨传》:“秦檜,大国之相也,反驱衣冠之俗,而为左衽之乡。”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诵佛经说下》:“知大地之广,则能敬佛;知圣王之道,行於衣冠文物之邦,则不为怪谬之谬,谓三教同源。”

⒍  穿衣戴冠。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孔子 见 子桑伯子,子桑伯子 不衣冠而处。弟子曰:‘夫子何为见此人乎?’曰:‘其质美而无文,吾欲説而文之。’”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华原郡王,燕王 子也,性好昼睡,每自旦酣寝,至暮始兴,盥濯櫛漱,衣冠而出。”
《花月痕》第五十回:“荷生 衣冠升帐,中军传呼 倭 目一人进见。”

◎ 异的意思

【寅集下 • 廾】异·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廣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之切,音怡。【廣韻】已也。【書·堯典】异哉,試可乃已。【傳】异,已也,退也。言餘人盡巳,惟鯀可試,無成乃退。【正義】异聲近巳,巳訓止,是停住之意,故爲退也。
【集韻】發歎也。
【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怡去聲。【說文】舉也。
【廣韻】退也。又與異通。【列子·楊朱篇】何以异哉。

◎ 昔时的意思

⒈  往日;从前。

《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唐 杜甫 《石笋行》:“恐是昔时卿相冢,立石为表今仍存。”
明 张纶 《林泉随笔》:“不惟臣之苍颜白髮已迫迟暮,而窃仰天颜,亦觉非昔时矣。”

总述:诗句文武衣冠异昔时出自《秋兴八首》。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