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大河沧流静

诗句
大河沧流静
拼音
 dà hé cāng liú jìng
平仄
仄平平平仄
韵脚
上声二十三梗
上一句
清路黄尘飞
下一句
更怀西川府

「大河沧流静」出自:《送陆侍御士佳赴上京》

长安三千里,喜行不言永。清路黄尘飞,大河沧流静
更怀西川府,主公昔和鼎。伊郁瑶瑟情,威迟花骢影。
此时已难别,日又无停景。出饯阙相从,心随过前岭。

「大河沧流静」作者:

皎然,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大河沧流静」辞典释义

◎ 大河的意思

⒈  即 黄河。

《楚辞·九章·悲回风》:“望 大河 之洲渚兮,悲 申 徒 之抗迹。”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诗:“发軫清 洛汭,驱马 大河 阴。”
严复 《原强》:“魏晋 不纲,有五胡之乱华, 大河 以北,沦於旃膻酪者盖数百年。”

◎ 沧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沧·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10

〔古文〕【唐韻】七剛切【集韻】【韻會】千剛切,音倉。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
東爲滄浪之水。
河名。【水經注】濕水左會淸夷水,亦謂之滄河。
湖名。【廣輿記】在韶州府樂昌縣。
州名。【廣韻】後魏所置,蓋取滄海爲名。
【說文】寒也。【逸周書】天地之道有滄熱。亦作倉。【揚雄·甘泉賦】東燭倉海。
【集韻】楚亮切,音創。與凔同。

◎ 流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流·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古文〕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說文】水行也。【爾雅·釋言】流,覃也。【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大雅】如川之流。
【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詩·周南】左右流之
下也。【詩·豳風】七月流火。
流漫無節制也。【禮·樂記】樂勝則流。
【書·禹貢】二百里流。【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放也。【書·舜典】流宥五。
視不端諦曰流。【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走也。【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註】謂走而自匿。
【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流布也。【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流轉也。【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長流,官名。【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黃流,酒名。【詩·大雅】黃流在中。
雙流,縣名。【廣輿記】屬成都府。
【韻補】叶如切,音閭。【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叶力救切,音溜。【博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

◎ 静的意思

【戌集中 • 青】静·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8

〔古文〕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穽。【說文】審也。从靑,爭聲。【註】徐鍇曰:丹靑明審也。
【增韻】動之對也。【易·坤卦】至靜而德方。
【書·堯典】靜言庸違。【傳】靜,謀也。
【詩·邶風】靜言思之。【傳】靜,安也。
【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詩·邶風】靜女其姝。【傳】靜,貞靜也。
【廣韻】息也。【禮·月令】百官靜事毋。
【韻會】澄也。
【廣韻】和也。
【韻會】通作靖。亦通作靚。亦通作竫。
【韻會】【正韻】疾正切,音淨。義同。【前漢·揚雄傳】京師爲之語曰:維寂寞自投閣,爰淸靜作符命。
【詩·大雅】籩豆靜嘉。【箋】潔淸而美。【釋文】淸,如字,又才性反。淸靜皆可讀去聲。◎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靜字皆無去聲。韻會始收入敬韻,正韻因之。考大雅、釋文,及揚雄傳京師語,靜字本可讀去聲,但韻會引解嘲爰淸爰靜句,云,顏註合韻,音才性切,則謬甚。解嘲云,爰淸爰靜,游神之庭。卽音才性切,如何與庭叶,是必因爰淸靜句而誤記也。正韻仍其失,今特辨之。
叶千廷切,音淸。【六韜】秋道斂,萬物盈。冬道藏,萬物靜。

总述:诗句大河沧流静出自《送陆侍御士佳赴上京》。作者是唐朝诗人皎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