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刺绣非无暇

诗句
刺绣非无暇
拼音
 cì xiù fēi wú xiá
平仄
仄仄平平仄
韵脚
去声二十二祃
下一句
幽窗自鲜欢

「刺绣非无暇」出自:《幽窗(以下《香奁集》)》

刺绣非无暇,幽窗自鲜欢。手香江橘嫩,齿软越梅酸。
密约临行怯,私书欲报难。无凭谙鹊语,犹得暂心宽。

「刺绣非无暇」作者:

韩偓(844─914以后),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十岁能诗,曾得其姨夫李商隐赞许,称其「皱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始佐河中幕府,累迁左谏议大夫。天复元年(901),为翰…

「刺绣非无暇」辞典释义

◎ 刺绣的意思

⒈  以针穿引彩线,在织物上刺出字画的美术工艺。

汉 王充 《论衡·程材》:“齐 部世刺绣,恒女无不能。”
唐 元稹 《春六十韵》:“挑鬟玉釵髻,刺绣寳装拢。”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不做东君造化,金针刺绣羣芳样。”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瘦马》:“夫见其举止端方,喜而留之,命伴女公子刺绣。”
刺綉:1.一种美术工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巧女之刺綉,虽精妙绚烂,纔可人目,初无补於实用,后世之文似之。”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张慧仙寄外诗记》:“问女年几何,曰:十二岁矣。问近习何事,曰:刺綉耳。”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这里的女孩子,只知低头刺绣,静极的时候,连针穿过布帛的声音都可以听见。”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她做的刺绣手工和画的桃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⒉  指刺绣工艺的产品。如苏绣、湘绣等。参见“刺绣”。

⒊  在身体上刺花纹,即文身。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你们课本中有过 海南岛 黎 人的插图吗?他们正是那样,浑身刺绣着花纹。”

◎ 非的意思

【戌集中 • 非】非·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0

【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
【玉篇】下也。
【玉篇】隱也。
【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
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
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
【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
【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
【韻會】方未切,音沸。本作誹。義同。

◎ 无暇的意思

⒈  来不及;没有空闲时间。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刘裕 ﹞狼狈而返者,欲速成篡事耳,无暇有意於中原。”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征调曲四》:“汤 则救旱而忧勤, 禹 则正冠而无暇。”
唐 翁承赞 《访建阳马驿僧亚齐》诗:“应笑乘軺青琐客,此时无暇听猿啼。”
鲁迅 《三闲集·革命咖啡店》:“我要抄‘小说旧闻’之类,无暇享受这样乐园的清福。”

总述:诗句刺绣非无暇出自《幽窗(以下《香奁集》)》。作者是唐朝诗人韩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