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重用盐梅试洗看

诗句
重用盐梅试洗看
拼音
 zhòng yòng yán méi shì xǐ kàn
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
上平十四寒、去声十五翰
上一句
惯和麹糵堪盛否
下一句
小器不知容几许

「重用盐梅试洗看」出自:《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句》

贫无好物堪为信,双榼虽轻意不轻。
愿奉谢公池上酌,丹心绿酒一时倾。
惯和麹糵堪盛否,重用盐梅试洗看
小器不知容几许,襄阳米贱酒升宽。

「重用盐梅试洗看」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

「重用盐梅试洗看」辞典释义

◎ 重的意思

【酉集下 • 里】重·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2

〔古文〕【唐韻】柱用切【集韻】【韻會】儲用切,音緟。【說文】厚也。【增韻】輕之對也。【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
【廣韻】更爲也。【博雅】重,再也。
難也。【戰國策】臣之所重處重留也。【註】重,猶難也。【前漢·淮南王傳】文帝重自切責之。【註】如淳曰:重,難也。
貴也。【戰國策】張儀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註】重,猶貴也。
尊也。【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註】重,猶尊也。
尚也。【禮·緇衣】臣儀行不重辭。【註】重,猶尚也。【疏】爲臣之法,不尚虛華之辭。
數也。【左傳·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註】重,猶數也。
甚也。【禮·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戰國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註】重猶甚也。
【淮南子·汜論訓】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註】女重,貞正無邪。
【戰國策】軍重踵高宛。【註】重,輺重也。【前漢·張耳餘傳】從閒路絕其輺重。
星名。【博雅】歲星謂之重星。
縣名。【前漢·地理志】重平縣,屬渤海郡。
山名。【山海經】有重隂之山。
木名。【博雅】重皮,厚朴也。
【集韻】【韻會】柱勇切【正韻】直隴切,音。【集韻】厚也,善也,愼也。【五音集韻】多也。【韻會】毛氏曰:凡物不輕而重,則上聲。因其可重而重之,與再重、鄭重,皆去聲。○按《說文》柱用切,厚也,卽與輕重義同。《集韻》柱勇切,愼也,卽與鄭重義同。上去雖有二音,無二義。古人三聲通用,必謂上去異訓,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過也。
【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音褈。【廣韻】複也,疊也。【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疏】上下俱陽,故重剛也。【書·舜典】重華協于帝。【禮·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楚辭·九辯】豈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穀名。【詩·豳風】黍稷重穋。【傳】後熟曰重。【釋文】重,直容切,先種後熟曰重。
作穜,音同。
多也。【左傳·成二年】重器備。【註】重,猶多也。【釋文】直恭切。
累也。【詩·小雅】無思不憂,祇自重兮。【箋】重,猶累也。【釋文】直龍切,又直用切。
【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釋文】直龍切。
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館。【註】高平方與縣西北有重鄕城。【釋文】直龍切。
車名。【詩·衞風】猗重較兮。【傳】重較,卿士之車。【釋文】直恭切。
屋承霤也。【禮·檀弓】池視重霤。【疏】重霤,屋承霤也,以木爲之。【釋文】直容切。
地名。【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重丘。【註】重丘,曹邑。
人名。【書·呂】乃命重黎。【傳】重卽羲,黎卽和。【釋文】直龍切。
姓。【正字通】重黎之後,明有重省。
神所依也。【禮·檀弓】重主道也。【註】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旣虞而埋之,乃復作主。【疏】言始死作重,猶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喪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
【正韻】徒紅切,音同。與穜同。穀名。
與童同。【禮·檀弓】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註】重當爲童未冠者之稱。【釋文】重,音同。
【正韻】之仲切,音衆。【前漢·匈奴傳】不如重酪之便美。【註】重,乳汁也。本作潼。
【韻補】叶直良切,音長。【道藏歌】神暢感寂庭,默思徹九重。靈歌理冥運,百和結朱章。

◎ 用的意思

【午集上 • 用】用·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余頌切,容去聲。【說文】可施行也。【易·乾卦】初九,潛龍勿用。【疏】唯宜潛藏,勿可施用。【書·臯陶謨】天討有罪,五五用哉。
【廣韻】使也。【左傳·襄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晉實用之。【杜甫詩】古來才大難爲用。
功用。【易·繫辭】顯諸仁,藏諸用。【疏】謂潛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諸用也。【論語】禮之用,和爲貴。
貨也。【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疏】謂在上節儉,不爲糜費,以利而用,使財物殷阜。【禮·王制】冢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
以也。【詩·小雅】謀夫孔多,是用不集。【古樂府】何用識夫壻,白馬從驪駒。
庸也。【論語】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增韻】器用也。【書·微子】今殷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用以容。【傳】器實曰用。【左傳·襄二十五年】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
【廣韻】通也。
姓。漢有用蚪,爲高唐令。
【韻補】叶餘封切,音容。【詩·小雅】謀臧不從,不臧覆用。【陸賈新語】大化絕而不通,道德施而不用。【又】立則爲太山衆本之宗,仆則爲萬世之用。
【六書正譌】周伯琦曰:用,古鏞字,鐘也。古㱁識,商鐘寅簋鐘字皆作用,後人借爲施用字。

◎ 盐的意思

【亥集下 • 鹵】盐·康熙筆画:24·部外筆画:13

【唐韻】【集韻】【韻會】余廉切【正韻】移廉切,音閻。【說文】鹹也。古宿沙初作,煮海爲鹽,河東鹽池,袤五十一里,廣七里,周百十六里。【周禮·天官·鹽人】掌鹽之政令,以共百事之鹽,祭祀共其苦鹽散鹽,賔客共其形鹽散鹽,王之膳羞共飴鹽。【註】苦鹽出於池,鹽爲顆未鍊治,味鹹苦。散鹽卽末鹽,出於海及井,幷煑鹻而成者,鹽皆散末也。形鹽卽印鹽,積鹵所結,形如虎也。飴鹽以飴雜和,或云生戎地,味甘美也。【禮·內則】卵鹽。【註】大鹽也。【正字通】鹽種類非一,或出於鹵地,或出於井,出於崖,或出於石,出於木。
【史記·天官書】臯唐甘石,因時務論其書傳,故其占驗,凌雜米鹽。【正義曰】凌雜,交亂也。米鹽,細碎也。
澤名。【史記·大宛傳】于闐之東,水注鹽澤,潛行地下,則河源出焉。
白鹽,山名。在四川夔州,南連赤甲山。【杜甫詩】赤甲白鹽俱刺天。
國名。【山海經】鹽長之國。
無鹽,古國名。
地名。鹽城,在蒲州安邑縣。一名司鹽城。【史記·秦本紀】昭襄王十一年,齊韓魏趙宋中山,五國共攻秦,至鹽氏而還。
【前漢·地理志】無鹽縣,屬東平郡,海鹽縣,鹽官縣,屬會稽郡。
牛兩膁上曰陽鹽。【甯戚相牛經】陽鹽欲得廣。
金鹽五加皮別名。
姓。【魯國先賢傳】有北海相鹽津。
毋鹽,複姓。齊毋鹽邑大夫之後。
無鹽,古之醜婦人。
【廣韻】【集韻】【正韻】以贍切,音豔。【廣韻】以鹽醃物也。【禮·內則】屑桂與薑以灑諸上,而鹽之。
同豔。【禮·郊特牲】君親誓社,以習軍旅,流示之禽,而鹽諸利,以觀其不犯命也。【註】流,猶行也。行田也。鹽,讀爲豔,行田,示之以禽,使歆豔之,觀其用命不也。
曲之別名。凡歌詩謂之鹽者,謂如吟行曲引之類也。【古樂府】有昔昔鹽,神雀鹽,黃帝鹽諸名。讀作鹽。○按鹽,卽古曲前之豔。但歌此曲,不定爲曲前曲中,直如《九宮譜》之所謂慢詞也。【字彙】俗作。

◎ 梅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梅·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7

〔古文〕槑【唐韻】莫杯切【集韻】【正韻】模杯切【韻會】謀杯切,音枚。或作槑、楳,亦作。【說文】枏也。【爾雅·釋木】梅,枏。【陸璣·條梅疏】似豫章大木也。
【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禮·內則】梅諸。【名物疏】陸璣所釋有條有梅,自是枏木似豫章者。豫章,大樹可以爲棺舟者也。和羹之梅,籩實之乾䕩,似杏實酢者也。
【爾雅·釋木】時,英梅。【註】雀梅。
【爾雅·釋木】朹檕梅。【註】狀如梅,子赤色似小柰,可食。
【埤雅】江、湘、兩浙四五月閒梅欲黃落,則水潤土溽,蒸鬱成雨,謂之梅雨。【四時纂要】閩人以立夏後逢庚入梅,芒種後逢壬出梅。
楊梅,果名。【越郡志】會稽楊梅爲天下之奇。
梅梅,猶昧昧,居喪之容也。【禮·玉藻】視容瞿瞿梅梅。
州名,屬廣東。【南宋·地理志】改敬州爲梅州。
姓。【廣韻】出汝南。漢梅福、梅鋗。
【集韻】毋罪切,音浼。亦姓也。槑字原从二杲作。

◎ 试的意思

【酉集上 • 言】试·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6

【唐韻】【集韻】【韻會】式吏切,詩去聲。【說文】用也。【博雅】嘗也。【增韻】探也,較也。【易·无妄】无妄之藥,不可試也。【釋文】試驗,一曰用也。【註】試,謂少嘗之也。【書·舜典】明試以功。【禮·緇衣】不試而民咸服。【莊子·齊物論】嘗試言之。
【正韻】式至切,音翅。義同。
姓,見【姓苑】。
【集韻】設職切,音識。義同。通作式。
叶詩止切,音始。【詩·小雅】方叔涖止,其車三千,師干之試。試叶止。
叶申之切,音詩。【詩·小雅】私人之子,百僚是試。叶上裘,裘音渠之反。

◎ 洗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洗·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典切,音銑。【說文】洒足也。【史記·高祖紀】使兩女子洗足。
潔也。【書·酒誥】自洗腆致用酒。
姑洗,律名。【周語】姑洗所以修百物,考神納賔。【白虎通·五行論】洗者,鮮也。
姑洗,鐘名。見【左傳·定四年】。
洗馬,官名。
姓。
【廣韻】【集韻】【韻會】先禮切【正韻】想禮切,音姺。與洒同。滌也。【易·繫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承水器也。【儀禮·士冠禮】設洗于東榮。
石名。【山海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下多洗石。
洗手,花名。【楓窻小牘】雞冠花,汴人謂之洗手花。

◎ 看的意思

【午集中 • 目】看·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4

【唐韻】苦寒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音刊。【說文】睎也。【博雅】視也。【吳志·周魴傳】看伺空隙。【文帝對燭賦】迴照金屏裏,眽眽兩相看。
【宋史·禮志】大宴前一日,御殿閱百戲謂之獨看。
【遼史·地理志】大東丹國新建南京,分南北,市中爲看樓,晨集南市,夕集北市。
姓。見【姓苑】。
【唐韻】苦旰切【集韻】【韻會】墟旰切【正韻】袪幹切,刊去聲。義同。
叶苦堅切,音牽。【吳邁遠·長相思詩】經春不舉袖,秋落寧復看。一見願道意,君門已九關。關,音涓。
叶苦甸切,牽去聲。【蘇轍·詠彝亭詩】千里思山夢中見,要須罷郡歸來看。【說文】从手下目。徐曰:以手翳目而望也。重文作。俗作㸔。

总述:诗句重用盐梅试洗看出自《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句》。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