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峭壁连崆峒
- 拼音
- qiào bì lián kōng tóng
- 平仄
- 仄仄平平仄
- 韵脚
- 上声一董、上平一东、去声一送
- 下一句
- 攒峰叠翠微
「峭壁连崆峒」出自:《赴彭州山行之作》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峭壁连崆峒」作者: 高适
「峭壁连崆峒」辞典释义
◎ 峭壁的意思
⒈ 陡削的山崖。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其下层巖峭壁,举岸无阶。”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三休俯乔木,千级攀峭壁。”
《老残游记》第九回:“北窗看着离山很近,一片峭壁,穿空而上,朝下看,像甚深似的。”
杨朔 《海市》:“特别是城北 丹崖山 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飞的 蓬莱阁 更有气势。”◎ 连的意思
【酉集下 • 辵】连·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7
【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說文】員連也。【玉篇】合也,及也。【廣韻】續也,還也。【集韻】屬也。【正韻】接也。【詩·大雅】執訊連連。【朱傳】屬續貌。【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齊語】四里爲連,十連爲鄕。【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又姻親爲連。【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又黏鳥曰連。【淮南子·覽㝠訓】連鳥于百仞之上。又連尹、連敖,皆楚官名。【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又連山,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其卦以純艮爲首,山上山下,是名連山。又鉛之未鍊者曰連。【史記·貨殖傳】長沙出連錫。又祈連,山名。【前漢·霍去病傳】出北地,至祈連山。【註】卽天山也。又【韻會】州名。漢屬桂陽郡,隋置連州。又姓。【左傳·莊八年】齊有連稱。又【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斂。難也。【易·蹇卦】往蹇來連。【註】連,亦難也。又遲久之意。又【集韻】連彥切,音摙。【禮·玉藻】連用湯。【註】連,猶釋也。以湯洗足垢,乾潔其體也。又【集韻】郞旰切,音爛。連石,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連石。又叶離珍切,音鄰。【陸雲·夏府君誄】祈祈縉紳,泣涕留連。故作斯誄,著之不泯。泯音民。◎ 崆峒的意思
⒈ 山名。在今 甘肃 平凉市 西。相传是 黄帝 问道于 广成子 之所。也称 空同、空桐。参阅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八·汝州》。
引《庄子·在宥》:“黄帝 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 广成子 在於 空同 之上,故往见之。”
《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西至于 空桐,登 鷄头。”
南朝 梁 沉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羲轩 邈矣,古今事殊,不获总驾 崆峒,依风问道。”
后亦以指仙山。 唐 曹唐 《仙都即景》诗:“旌节暗迎归碧落,笙歌遥听隔 崆峒。”
宋 沉遘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真宗皇帝 伏愿登御 崆峒,从游汗漫,锡羡上灵之福,延洪后嗣之休。”
一说 黄帝 问道于 广成子 之山。在今 河南 临汝县 西南。 唐 舒元舆 《桥山怀古》诗:“襄城 迷路问童子,帝乡归去无人留。 崆峒 求道失遗迹, 荆山 铸鼎餘荒丘。”⒉ 山名。在 山西 临汾市 南。 《山海经·海内东经》:“温水 出 崆峒。
引崆峒山 在 临汾 南。”
⒊ 山名。在 江西 赣县 南。
引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崆峒 对耸, 章 贡 交流。”
⒋ 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天之中,斗极之下是 空桐 ( 崆峒 ); 洛阳 据地之中,故以 崆峒 代指 洛阳。
引唐 李贺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诗:“明朝下元復西道, 崆峒 叙别长如天。”
⒌ 山高峻貌。
引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
唐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李子 别上国, 南山 崆峒春。”⒍ 山洞;洞窟。
引唐 王化清 《游石室新记》:“高要郡 北十五里有石室,诡恠万状,崆峒其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蹬倚絶壁,壁石皆崆峒,木根穿隙缘窍。”⒎ 宽敞空阔。
引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从门隙内窥,洞甚崆峒,而路无由入。”
⒏ 形容声音洪大。
引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山下有水穴东北向,潴水甚满,而内声崆峒。”
总述:诗句峭壁连崆峒出自《赴彭州山行之作》。作者是唐朝诗人高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