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客散鸟还来

诗句
客散鸟还来
拼音
 kè sàn niǎo hái lái
平仄
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上平十灰
上一句
日斜鱼更食
下一句
寒水光难定

「客散鸟还来」出自:《课小竖鉏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

病枕依茅栋,荒鉏净果林。背堂资僻远,在野兴清深。
山雉防求敌,江猿应独吟。泄云高不去,隐几亦无心。
众壑生寒早,长林卷雾齐。青虫悬就日,朱果落封泥。
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吟诗坐回首,随意葛巾低。
篱弱门何向,沙虚岸只摧。日斜鱼更食,客散鸟还来
寒水光难定,秋山响易哀。天涯稍曛黑,倚杖更裴回。

「客散鸟还来」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

「客散鸟还来」辞典释义

◎ 客的意思

【寅集上 • 宀】客·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6

【唐韻】苦格切【集韻】【韻會】【正韻】乞格切,坑入聲。【說文】寄也。从宀各聲。
【廣韻】賔客。【周禮·秋官】大行人掌大賔之禮,及大客之儀。【註】大賔爲五等諸侯,大客卽其孤卿。
【司儀】諸公相爲賔,諸公之臣相爲國客。
主客。【禮·郊特牲】天子無客禮,莫敢爲主焉。
【左傳·僖二十四年】宋,先代之後也,於周爲客。
凡自外至者皆曰客。【易·需卦】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外亦曰客。【易·繫辭】重門擊柝,以待暴客。
姓。【正字通】漢客孫,廣德人。
叶苦各切,音恪。【詩·小雅】所謂伊人,於焉嘉客。叶上夕藿。夕音削。
【楚辭·哀郢】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爲客。凌陽侯之氾濫兮,忽翺翔之焉薄。

◎ 散的意思

【卯集下 • 攴】散·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古文〕枚【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傘。㪔,通作散。【易·說卦】風以散之。【禮·曲禮】積而能散。
【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註】散,放也。
【博雅】布也。【廣韻】散,誕也。【增韻】又宂散,閒散。【韻會】不自檢束爲散。【莊子·養生主】散人又惡知散木。【註】不在可用之數。
姓。【書·君奭】有若散宜生。【傳】散氏,宜生名。
酒尊名。【周禮·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註】漆尊也,無飾曰散。【儀禮·燕禮】酌散西階上。【註】酌散者,酌方壷酒也。【禮·禮器】賤者獻以散。【註】五升曰散。○按《周禮》《儀禮》《禮記》《釋文》音素旱反。《韻會》獨引此條入去聲,非是。蓋上去二聲可通讀也。
藥石屑曰散。【後漢·華陀傳】漆葉靑䴴散。
琴曲名。【晉書·嵆康傳】有廣陵散。
【廣韻】蘇旰切【集韻】【韻會】先旰切,音鏾。義同。
【集韻】相干切。與跚同。【史記·平原君傳】槃散行汲。【註】索隱曰:先寒反,亦作珊。音同。

◎ 鸟的意思

【亥集中 • 鳥】鸟·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0

【唐韻】都了切【集韻】【韻會】丁了切,音蔦。【說文】長尾禽總名也。【正韻】常時曰鳥,胎卵曰禽。【爾雅·釋鳥】鳥之雌雄不可別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書·堯典】厥民析鳥獸孳尾。【周禮·秋官·翨氏】掌攻猛鳥。
【硩蔟氏】掌覆妖鳥之巢。【註】硩,摘也。摘其巢而去之。【正字通】二足而羽謂之禽。或曰鳥觜曰咮曰喙,爪曰距,尾曰翠,一作臎,一名尾罌。膍胵曰奧,嚨曰亢曰員官,項畜食處曰嗉,翅曰翮曰翎,頸毛曰翁,腳短者多伏,腳長者多立,腳近翠者好步,腳近臆者好躑。【師曠·禽經】羽蟲三百六十,毛協四時,色合五方。
星名。朱鳥,南方七宿名。【書·堯典】日中星鳥。
國名。【山海經】鹽長之國有人鳥首,名曰鳥氏。
山名。鳥䑕。【地志】在隴西郡首陽縣西南,禹貢,終南惇物至于鳥䑕。
【山海經】鳥危之山,鳥危之水出焉。
官名。【周禮·夏官】射鳥氏掌射鳥。【左傳·昭十七年】少皡摯之立也,紀於鳥,爲鳥師,而鳥名。
秦之先有鳥俗氏。【史記·秦本紀】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索隱曰】以仲衍鳥身人言,故爲鳥俗氏。
丹鳥,白鳥,俱蟲名。【夏小正】丹鳥者,丹良也。白鳥者,蚊蚋也。
妙音鳥。【法華經偈頌】聖主天中王,迦陵頻伽聲。【註】迦陵頻伽,妙音鳥也。鳥未出聲時,卽發音微妙,一切天人聲皆不及,惟佛音類之,故以取况。
【正韻】尼了切,音裊。義同。
【集韻】【類篇】與島同。【書·禹貢】島夷皮服。【史記·夏本紀】【前漢·地理志】作鳥夷。孔讀鳥爲島。
【字彙補】子削切,音爵。【前漢·地理志】武威郡鸞鳥縣。【後漢·段熲傳】欲攻武威,熲復追擊於鸞鳥。【註】鳥音爵。
叶都縷切,音女。【史記·自序】穆公思義,悼殽之旅。以人爲殉,詩歌黃鳥。
叶丁柳切,音近斗。【前漢·敘傳】沐浴尸鄕,北面奉首。旅人慕殉,義過黃鳥。

◎ 还的意思

【備考·酉集 • 辵】还·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4

【篇海類編】音浮。
音否。俗作還字,非。
(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
【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
【灌嬰傳】還定三秦。
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
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
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還。
與環同。【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
【廣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音旋。與旋同。【禮·禮運】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註】迭相終而還相始,如環無端也。
【正韻】轉也。【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註】周旋圓轉,折旋方轉也。
便捷貌。【詩·齊風】子之還兮。
速也,卽也。【前漢·董仲舒傳】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效者也。
【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遶也,圍也。【儀禮·旣夕】祖還車不易位。【司馬相如·子虛賦】旋還乎後宮。

◎ 来的意思

【子集中 • 人】来·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6

〔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
玄孫之子曰來孫。
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䅘。
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
姓。
【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
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
叶郞狄切,音力。【詩·小雅】東人之子,職勞不來。叶下服。【大雅】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叶落蓋切,音賴。【屈原·離騷】因氣變而遂會舉兮,忽神奔而鬼怪。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叶良置切,音利。【荀子·賦篇】一往一來,結尾以爲事。

总述:诗句客散鸟还来出自《课小竖鉏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