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愿驱众庶戴君王

诗句
愿驱众庶戴君王
拼音
 yuàn qū zhòng shù dài jūn wáng
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下平七阳、去声二十三漾
上一句
欲须供给家无粟
下一句
混一车书弃金玉

「愿驱众庶戴君王」出自:《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愿驱众庶戴君王」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

「愿驱众庶戴君王」辞典释义

◎ 愿的意思

【卯集上 • 心】愿·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10

【唐韻】魚怨切【集韻】【韻會】【正韻】虞怨切,音願。【說文】謹也。
愨也,善也。【書·臯陶謨】愿而恭。
與原通。【論語】鄕原,德之賊也。【朱傳】原,與愿同。
【集韻】愚袁切,音元。【周禮·秋官·大司】上愿糾暴。劉昌宗讀。

◎ 驱的意思

【亥集上 • 馬】驱·康熙筆画:21·部外筆画:11

〔古文〕敺【唐韻】豈俱切【集韻】【韻會】虧于切【正韻】丘于切,音區。【玉篇】逐遣也。【禮·月令】驅獸毋害五穀。
【說文】走馬謂之馳,策馬謂之驅。【玉篇】驟也,奔馳也。【易·比卦】王用三驅失前禽。
軍前鋒曰先驅,次前曰中驅。
【集韻】【韻會】祛尤切,音丘。義同。【詩·鄘風】載馳載驅,歸唁衞侯。【陸雲賦】昶愁心以自邁,肅旁人以曾驅。詔河馮以淸川,命湘娥而安流。
【廣韻】【集韻】【韻會】區遇切,音姁。義同。【班固·東都賦】舉㷭伐鼓,申令三驅。輕車霆激,驍騎電騖。【陶侃相風賦】華蓋警乗,奉引先驅。豹飾在後,葳蕤先路。
通作歐。【史記·趙世家】歐,代地。【前漢·食貨志】歐民而歸之農。
叶直谷切,音逐。【詩·秦風】游環脅驅。叶下續轂。俗作駈䮃,非。

◎ 众的意思

【補遺·子集 • 人】众·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4

【篇海類編】魚琴切,音吟。衆立也。與乑異。俗書爲衆字。非。
(眾)〔古文〕【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之仲切,終去聲。【說文】多也。【徐曰】國語三人爲眾。數成於三也。【易·說卦】坤爲眾。【疏】取其地載物非一也。【書·湯誓】格爾眾庶。【詩·周頌】命我眾人。【黌山子損益篇】寡者,爲人上者也。眾者,爲人下者也。
眾雨。【禮·月令·淫雨蚤降註】雨三日以上爲霖,今月令曰眾雨。
星名。【史記·天官書】婁爲聚眾。
縣名。【前漢·地理志】安眾縣,秦置,屬南陽郡。
【唐韻】職戎切【集韻】【韻會】之戎切,音終。義同。
草名。【爾雅·釋草疏】眾,一名秫。稷之黏者也。
濼,一名貫眾,藥草也。
姓。【左傳】有眾仲,眾父,以字爲氏。
叶諸良切,音章。【道藏歌】攜袂明眞館,仰期無上皇。北鈞唱羽人,玉女粲賢眾。
叶諸仍切,音蒸。【揚子·太經】減於艾無以涖眾也,減黃貞臣道丁也。
叶才淫切,音琴。【揚子·太經】減其儀欲自禁也,減於艾無以涖眾也。【正字通】从橫目,从㐺,人數多也。目,數也。字彙作衆,列血部,非。

◎ 庶的意思

【寅集下 • 广】庶·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8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商署切【正韻】商豫切,音恕。【易·乾卦】首出庶物,萬國咸寧。【書·堯典】庶績咸熙。
【爾雅·釋言】侈也。【註】衆多爲奢侈。
【爾雅·釋言】幸也。【註】庶幾僥倖。
近辭。【論語】回也其庶乎。【集註】庶,近也。
䏧也。【詩·小雅】爲豆孔庶。【傳】庶,䏧也。【疏】謂於先爲豆實之時,必取肉物肥䏧美者。
支庶。【左傳·宣三年】其庶子爲公行。【註】庶子,妾子也。
庶子,周官名。【禮·燕義】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註】庶子,諸子也。
庶長,秦爵。【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
姓。【急就篇】庶霸遂。【註】庶,衞公族。禮記,子思母死於衞,庶氏女也。邾庶其來奔,後亦爲庶氏。
【集韻】賞呂切,音暑。【周禮·秋官】庶氏。【註】庶,讀如藥煑之煑,驅除毒蠱之言。【疏】取以藥煑,去病去蠱毒。
【韻補】之石切,音隻。【釋名】摭也。拾摭之也,謂拾摭微陋以待遇之也。
【集韻】章恕切,音翥。義同。【說文】本作。屋下衆也。从度从炗。炗,古文灮字。【徐鉉曰】灮亦衆盛也。

◎ 戴的意思

【卯集中 • 戈】戴·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14

〔古文〕【唐韻】都代切【集韻】【韻會】【正韻】丁代切,去聲。【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廣韻】荷戴也。【書·大禹謨】衆非元后何戴。【孟子】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疏】道過丘南,若爲道負戴。
値也。【禮·喪大記】君纁戴六。【註】戴之言値也。【爾雅·釋地】戴日爲丹穴。【註】値也。【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
【諡法】典禮無愆曰戴。【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嬀生桓公。【註】戴謂諡。
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
或作載。【禮·月令】載靑旂。【詩·周頌】載弁俅俅。【音義】如字。
與戴同。
【韻會】作代切,音再。地名。【春秋·隱十年】宋人,蔡人,衞人伐戴。【註】戴國,今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釋文】戴音再。

◎ 君王的意思

⒈  古称天子或诸侯。

《诗·小雅·斯干》:“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郑玄 笺:“室家,一家之内。 宣王 将生之子,或且为诸侯,或且为天子。”
《楚辞·招魂》:“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王逸 注:“言 怀王 是时亲自射兽,惊青兕牛而不能制也。”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清 谭献 《<箧中词>序》:“昇元、靖康,君王为之;将相大臣, 范仲淹、辛弃疾 为之。”

⒉  诸王之尊称。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
按,此指 临川王 刘义庆。南朝 梁 沉约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之五:“君王挺逸趣,羽斾临崇基。”

总述:诗句愿驱众庶戴君王出自《黄河二首》。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