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一自残春别

诗句
一自残春别
拼音
 yī zì cán chūn bié
平仄
仄仄平平仄
韵脚
入声九屑
下一句
经炎复到凉

「一自残春别」出自:《寄胡遇》

一自残春别,经炎复到凉。萤从枯树出,蛩入破阶藏。
落叶书胜纸,闲砧坐当床。东门因送客,相访也何妨。

「一自残春别」作者:

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出家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是著名的苦吟诗人。注重诗句锤炼,刻意求工。其诗情调凄苦,也偶有一些清新的小诗。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一自残春别」辞典释义

◎ 一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一·康熙筆画:1·部外筆画:0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 自残的意思

⒈  自杀。

三国 魏 曹植 《三良》诗:“秦穆 先下世,三臣皆自残。”
宋 文天祥 《候船难》诗序:“予携匕首,不忍自残。”
明 薛惠 《效阮公咏怀》诗:“灵均 既见效, 韩非 亦自残。”

◎ 春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春·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5

〔古文〕萅旾【廣韻】昌脣切【集韻】【韻會】樞倫切,蠢平聲。【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
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
酒名。【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
花名。【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
【集韻】尺尹切,音蠢。【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註】春讀爲蠢。蠢,作也,出也。

◎ 别的意思

【子集下 • 刀】别·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方別切【集韻】【韻會】筆別切【正韻】必列切,鞭入聲。【說文】分解也。【玉篇】分別也。【增韻】辨也。【禮·曲禮】日月以告君,以厚其別也。【爾雅·釋山】小山別大山,鮮。【疏】謂小山與大山不相連屬者名鮮。【淮南子·齊俗訓】宰庖之切割分別也。【晉·仲長敖覈性賦】同稟氣質,無有區別。
傅別,謂券書也。【周禮·天官·小宰】八成,聽稱責以傳別。【註】鄭曰:爲大手書於一札,中字別之。
【唐韻】【集韻】【韻會】皮列切【正韻】避列切,便入聲。【玉篇】離也。【增韻】解也,訣也。【江淹·別賦】黯然銷䰟者,惟別而已矣。【宋·謝惠連·夜集歎乖詩】詩人詠踟躕,搔首歌離別。【梁荀濟贈隂梁州詩】已作金蘭契,何言雲雨別。

总述:诗句一自残春别出自《寄胡遇》。作者是唐朝诗人贾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