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政引风霜成物色
- 拼音
- zhèng yǐn fēng shuāng chéng wù sè
- 平仄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韵脚
- 入声十三职
- 上一句
- 三捷东堂总汉科
- 下一句
- 语回天地到阳和
「政引风霜成物色」出自:《上裴中丞》
语回天地到阳和。清威更助朝端重,圣泽曾随笔下多。
应笑白须扬执戟,可怜春日老如何。
「政引风霜成物色」作者: 杨巨源
「政引风霜成物色」辞典释义
◎ 政的意思
【卯集下 • 攴】政·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盛切,音正。【說文】正也。【釋名】政,正也,下所取正也。【易·賁卦】君子以明庶政。【書·舜典】以齊七政。【傳】日月五星各異政。又【洪範】農用八政。【疏】食爲八政之首,故以農言之。【周禮·天官·大宰】建邦之六典,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左傳·桓二年】政以正民。又【禮·王制】五十不從力政。【註】力政,城道之役也。又姓。【廣韻】出姓苑。又【集韻】【韻會】諸盈切,音征。賦也。通作征。【周禮·地官·均人】掌均地政。【註】政,讀爲征。地政謂地守地職之稅也。【說文】从攴作政。政字原从攴作。◎ 引的意思
【寅集下 • 弓】引·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1
〔古文〕㧈【唐韻】余忍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忍切,音蚓。【說文】開弓也。【徐鉉曰】象引弓之形。【周禮·冬官考工記】維體防之,引之中參。又【廣雅】演也。【易·繫辭】引而伸之。又【爾雅·釋詁】長也。【釋訓】子子孫孫引無極也。【書·梓材】引養引恬。又相牽曰引。【禮·檀弓】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註】牽引進之,同于己子。【史記·秦始皇紀】諸生轉相告引。又【集韻】導也。【史記·韓長孺傳】奉引墮車,蹇。【註】爲天子導引而墮車,跛。又卻也。【禮·玉藻】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註】引,卻也。又相薦達曰引。【史記·魏其侯傳】兩人相爲引重。【註】相薦達爲聲勢。【後漢·張皓王龔傳論】顯登者以貴塗易引。又服氣法曰道引。【莊子·刻意篇】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史記·留侯世家】道引不食穀。又治疾法有撟引。【史記·扁鵲傳】鑱石撟引。【註】謂爲按摩之法,夭撟引身,如熊顧鳥伸也。又十丈爲引。【前漢·律歷志】其法用竹爲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引者,信也。【註】信讀曰伸,言其長。又【廣韻】【正韻】羊晉切【集韻】【韻會】羊進切,蚓去聲。【集韻】牽牛綍也。【禮·檀弓】弔於葬者,必執引。【疏】引,柩車索也。又【集韻】一曰曲引。【蔡邕·琴操】有思歸引。又引古作。◎ 风霜的意思
⒈ 风和霜。
引《后汉书·卢植传论》:“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
唐 杜审言 《赠苏味道》诗:“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
陈毅 《冬夜杂咏·秋菊》:“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⒉ 比喻艰难辛苦。
引《北齐书·文襄帝纪》:“犯危履难,岂避风霜。”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随行两个家人,一个叫做 王恩,一个叫做 王惠。多是经歷风霜、惯走江湖的人。”
杨朔 《香山红叶》:“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你是个久经风霜的人。”⒊ 比喻峻厉严肃的内容。
引《西京杂记》卷三:“淮南王 安 著《鸿烈》二十一篇……自云:‘字中皆挟风霜。’”
《南齐书·崔祖思传》:“故以教化比雨露,名法方风霜。”⒋ 比喻高洁坚贞的节操。
引《晋书·列女传赞》:“操洁风霜,誉流邦国。”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故 季路 学於 仲尼,厉风霜之节。”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姐六十寿序》:“吾尝閲 归熙甫 作 顾文康 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艷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操。”⒌ 比喻变迁的岁月。
引汉 枚乘 《忘忧馆柳赋》:“弱丝清管,与风霜而共雕。”
唐 沉佺期 《游少林寺》诗:“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宋 林逋 《洞霄宫》诗:“风霜 唐 碣久,草木 汉 祠空。”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故人相向,还忆别几度风霜。”
《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追悼冯志刚同志》:“国土沦丧,人命草菅苦备尝;八载风霜, 黑水 波涛如泪浆。”⒍ 指御史之职。
引唐 杜甫 《入衡州》诗:“扶颠待柱石,独坐飞风霜。”
仇兆鳌 注引 赵汸 曰:“风霜,御史之任。”
《文献通考·职官五三》:“御史臺, 龙朔 二年改为宪臺,门北闢,主阴杀也,故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寮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
明 沉鲸 《双珠记·与珠觅珠》:“枫陛新瞻天仗,兰臺入手风霜。”◎ 成的意思
【卯集中 • 戈】成·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城。【說文】就也。【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又平也。【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詩·大雅】虞芮質厥成。又【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又終也。凡樂一終爲一成。【書·益稷】簫韶九成。【儀禮·燕禮】笙入三成。【註】三成謂三終也。又善也。【禮·檀弓】竹不成用。【註】成,猶善也。又【周禮·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又【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註】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時決事比也。【釋文】凡言成者,皆舊有成事品式。又必也。【吳語】勝未可成。【註】猶必也。又倂也。【儀禮·旣夕】俎二以成。【註】成,猶倂也。又【禮·王制】司會以歲之成質于天子。【註】計要也。【周禮·天官·司會】以參互攷日成,以月要攷月成,以歲會攷歲成。又【司馬法】通十爲成。【周禮·冬官考工記】方十里爲成。【左傳·哀元年】有田一成。又重也。【爾雅·釋地】丘一成爲敦丘。【註】成,猶重也。周禮曰:爲壇三成。【疏】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又【釋名】成,盛也。又【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又州名。古西戎白馬氏國,西魏置成州,唐同谷郡。又姓。周武王子成伯之後。又盆成,陽成,皆複姓。又【集韻】辰陵切,音承。本作郕。或省作成。地名。又【韻補】叶羊切,音常。【范蠡曰】得時不成,反受其殃。又【史記·龜筴傳】螟螽歲生,五穀不成。叶上祥。◎ 物色的意思
⒈ 牲畜的毛色。
引《礼记·月令》:“﹝孟秋之月﹞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
陈澔 集说:“物色或騂或黝。”
明 张宁 《方洲杂言》:“文帝 初耕藉田时,借牛于田家。既终亩,二耕叟互错认牛,喧閧不已。帝召问之曰:‘父老何自错?牛物色奈何?’”⒉ 物体的颜色。
引《金史·仆散忠义传》:“时昏雾四塞,跬步莫睹物色。”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一·绿沉》:“盖有物色之深者为緑沉也。”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二:“白色照在屋面,有些光被吸收而有些光被反射时,所反射的‘色光’就是‘物色’。”⒊ 形状;形貌。
引《西京杂记》卷二:“高帝 既作 新丰,并移旧社,衢巷、栋宇,物色惟旧。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於通涂,亦竟识其家。”
《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李贤 注:“以其形貌求之。”
《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春卿》:“尝送徒於州,亡其籍,至廷,口记物色,凡千人,无所差。”⒋ 景色;景象。
引南朝 宋 鲍照 《秋日示休上人》诗:“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荣。”
宋 苏舜钦 《寄王几道同年》诗:“新安 道中物色佳,山昏云澹晚雨斜。”
明 高启 《宣和所题画》诗:“那知回首 宣和殿,物色凄凉与画同。”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乃戍 高加索,见其地之物色,诗益雄美。”⒌ 用品,物品。
引《南史·刘孝绰传》:“溉 少孤,宅近僧寺, 孝绰 往 溉 许,适见黄卧具, 孝绰 谓僧物色也,抚手笑。”
《朱子语类》卷十六:“如一箇好物色到面前,真箇是好,也须道是好。”
《宣和遗事》后集:“所贡物色,尽取之民。”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房里多是要紧文书物色,你敢乱动么!”⒍ 访求,寻找;挑选。
引汉 刘向 《列仙传·关令尹喜》:“老子 西游, 喜 先见其气,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 老子。”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令臣搜访诗人,臣已物色得数人。”
《明史·韩林儿传》:“福通 物色 林儿,得诸 碭山 夹河,迎至 亳,僭称皇帝。”
张重光 《坐写字间的人》一:“他叫 章湘,和我一样是半年前从基层物色到局宣传处的。”⒎ 引申指搜捕。
引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经北舰十餘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上:“然隆準之子孙,千人亦见,其能免于逆胡之物色乎?”⒏ 端详;辨认。
引宋 无名氏 《李师师外传》:“帝於灯下凝睇物色之,幽姿逸韵,闪烁惊眸。”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东邻墓》:“捕惊醒……驾轻舠,破浪南下,适遇 金,见其两足尖搭舵后,屹如山峙,详加物色,宛与梦符。”⒐ 犹物性。
引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会希全物色,时放倚梧桐。”
浦起龙 心解:“犹 庄子 言使得全其天年。”
唐 孟郊 《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诗:“物色岂知异,人心故将违。”⒑ 标志。
引明 王济 《君子堂日询手镜》:“由 贵 陆行往 宾州,必经 大龙山,非 冯氏 之车则不敢行,车上有小旗为物色。”
总述:诗句政引风霜成物色出自《上裴中丞》。作者是唐朝诗人杨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