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毕之罗之

诗句
毕之罗之
拼音
 bì zhī luó zhī
平仄
仄平平平
韵脚
上平四支
上一句
鸳鸯于飞
下一句
君子万年

「毕之罗之」的意思,全诗译文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鸳鸯双双轻飞翔,遭遇大小罗与网。祝福君子万年寿,福禄一同来安享。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鸳鸯相偎在鱼梁,喙儿插进左翅膀。祝福君子万年寿,一生幸福绵绵长。

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拉车辕马在马房,每天喂草喂杂粮。祝福君子万年寿,福禄把他来滋养。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拉车辕马在马槽,每天喂粮喂饲草。祝福君子万年寿,福禄齐享永相保。

「毕之罗之」出自:《鸳鸯》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

宜其遐福。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毕之罗之」作者: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

「毕之罗之」辞典释义

◎ 毕的意思

【午集上 • 田】毕·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6

【廣韻】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必。【博雅】畢,竟也。【書·大誥】子曷敢不于前,寧人攸受休畢。【左傳·莊二十九年】日至而畢。【註】日南至,微陽始動,故土功畢。
皆也。盡也。【詩·小雅】畢來旣升。【禮·月令】仲春之月,乃修闔扇,寢廟畢備。【註】畢,猶皆也。
【郊特牲】唯爲社田,國人畢作。【疏】畢,盡也。
月名。【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
星名。【詩·小雅】有捄天畢。【朱註】天畢,畢星也。狀如掩兔之畢。【禮·月令】孟夏之月,日在畢。
小綱也。【詩·小雅】鴛鴦于飛,畢之羅之。【疏】罔小而柄長謂之畢。【禮·月令】田獵罝罘,羅綱畢翳。【揚雄·校獵賦】荷垂天之畢。
也。【爾雅·釋器】謂之畢。【註】今札也。【禮·學記】今之敎者,呻其佔畢。【疏】佔,視也。畢,也。不曉經義,但謳吟長咏,以視篇而已。
貫牲。體木也。【禮·雜記】畢用桑。【註】主人舉肉時,以畢助之。喪祭用桑,吉用棘。畢狀如㐅,博三寸,長八寸,柄長二尺四寸,丹漆兩頭。【儀禮·特牲饋食禮】宗人執畢先入。【註】畢狀如叉,蓋爲其似畢星,取名焉。
【儀禮·大射儀】司馬正東面,以弓爲畢。【註】畢,所以助敎執事者。【疏】畢是助載鼎實之物,故司馬執弓爲畢以指授。
【揚子·方言】車下鐵,宋淮楚之閒謂之畢。
【字彙補】畢門,路門也。
地名。【爾雅·釋地】畢,堂牆。【註】今終南山道名,畢其邊,若堂室之牆。【詩·秦風·終南何有有紀有堂箋】畢,終南山之道名,邊如堂之牆然。
國名。【左傳·僖二十四年】畢原酆郇,文之昭也。【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年表】畢梁侯劉嬰。
姓。【左傳·閔元年】畢萬爲右。【晉語】得畢陽。【註】畢陽,晉士。
神名。【博雅】木神謂之畢方。【張衡·東京賦】况鬾與畢方。【註】畢方,老父神,如烏兩足一翼者,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
鳥名。【山海經】章莪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靑質而白喙,名曰畢方。
與彃同。【歸藏鄭母經】昔者羿善射,畢十日果畢之。
與縪同。【儀禮·覲禮】冠六升外畢。【註】外畢者,冠前後屈而出縫於武也。【疏】外畢者,前後兩畢之末而向外攝之也。○按旣夕畢作縪。
與韠同。【荀子·正論篇】共艾畢。

◎ 之的意思

【子集上 • 丿】之·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 罗的意思

【未集中 • 网】罗·康熙筆画:19·部外筆画:14

【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朗何切,音蘿。【說文】以絲罟鳥。古者芒氏初作羅。【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註】謂羅絡之。【詩·王風】雉離於羅。【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
【類篇】帛也。【釋名】羅文,疎羅也。【戰國策】下宮糅羅紈,曳綺縠。
【廣雅】羅,列也。【楚辭·九歌】羅生兮堂下。【註】羅列而生。
國名。【左傳·桓十二年】羅人欲伐之。【註】羅,熊姓國,在宜城縣西山中,後徙。
水名。【史記·屈原傳】遂自投汨羅。【註】汨水在羅,故曰汨羅。
新羅,東夷國名。【唐書·東夷傳】新羅,弁韓苗裔也,居漢樂浪地。
姓。【姓氏急就篇】羅氏,顓頊後,封于羅,今房州也。子孫以爲氏。
羅羅,獸名。【山海經】北海有獸,狀如虎,名曰羅羅。【駢雅】靑虎謂之羅羅。
菴羅,果名。【本草】梨之類,色黃,如鵝梨。
【集韻】鄰知切,音離。義同。
【集韻】郞佐切,音囉。邏或省作羅。巡也。

◎ 之的意思

【子集上 • 丿】之·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总述:诗句毕之罗之出自《鸳鸯》。作者是先秦诗人诗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