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花柳映边亭

诗句
花柳映边亭
拼音
 huā liǔ yìng biān tíng
平仄
平仄仄平平
韵脚
下平九青
上一句
他乡临睨极

「花柳映边亭」出自:《早春野望》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花柳映边亭」作者:

王勃(650─676),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据传六岁就会作文章,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当时诸王中斗鸡之风盛行,王勃戏作《檄周王鸡…

「花柳映边亭」辞典释义

◎ 花柳的意思

⒈  花和柳。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步屧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宋 许月卿 《多谢》诗:“园林富贵何千万,花柳功勋已十成。”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八:“天之风月,地之花柳,人之歌舞,无此不成三才。”

⒉  指繁华游乐之地。

唐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昔在 长安 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明 李东阳 《竹林七贤图》诗:“应从晚岁看冰雪,不向京尘醉花柳。”

⒊  指妓院或娼妓。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某少年常结豪族为花柳之游,竟畜亡命,访城中名姬,如蝇袭羶,无不获者。”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一折:“兄弟,你有满腹才学,不思进取功名,只以花柳为念。”
清 李渔 《慎鸾交·品花》:“况且性薄经营,意躭花柳。”

⒋  花柳病的省称。参见“花柳病”。

殷夫 《KingCoat》:“他是一个医生,专门治花柳啦,白浊啦等等性病的。”

◎ 映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映·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5

【廣韻】於敬切【集韻】【韻會】於慶切【正韻】於命切,英去聲。【說文】明也,隱也。【梁元帝·纂要】日在午曰亭,在未曰映。【潘岳·射雉賦】畏映日之儻朗。
【王羲之·蘭亭詩序】映帶左右。
【廣韻】烏朗切【集韻】倚朗切,音坱。【玉篇】映㬒,不明也。

◎ 边的意思

【酉集下 • 辵】边·康熙筆画:22·部外筆画:15

〔古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
【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
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
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
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

◎ 亭的意思

【子集上 • 亠】亭·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7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庭。【說文】民所安定也。【釋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風俗通】亭,留也,行旅宿會之所館也。【東觀漢紀】衞䬃爲桂陽太守,鑿山通路,列亭置郵。
【前漢·趙充國傳】分屯要害,冰解漕下,繕鄕亭,浚溝渠。
亭長。【後漢·百官志】十里一亭,十亭一鄕。有亭長持更板以劾賊,索繩以執賊。亭長舊名負弩,改爲亭長。或爲亭父。【揚子·方言】楚東海之閒,亭父謂之亭公。
【前漢·平帝紀】因郵亭書以聞。【註】郵亭,行書之舍,卽今驛遞。
直也。【史記·五帝紀】以征不亭。
平也,均也。【前漢·酷吏傳】張湯平亭疑法。【淮南子·原道訓】味者,甘立而五味亭。
亭亭,山名,在泰山下。【史記·封禪書】黃帝封泰山,禪亭亭。
亭亭,聳立貌。【太公·兵法】高山盤石,其上亭亭。
【黃庭經】九原之山何亭亭。【註】猶心也。
亭毒,化育也。【老子·道德經】亭之毒之。【註】亭謂品其形,毒謂成其質。
亭午。【孫綽·遊天台山賦】羲和亭午,游氣高褰。【註】亭,至也。午,日中也。游氣,海氣也。褰,開也。言氣開見日也。一曰亭午卽直午之義。
【古今注】蜻蜓一名靑亭,色靑而大者是也。
水止曰亭。與渟同。【前漢·西域傳】其水亭居。
【韻補】叶徒陽切。【班固·高祖泗水亭】寸木尺土,無竢斯亭。揚威斬蛇,金精摧傷。

总述:诗句花柳映边亭出自《早春野望》。作者是唐朝诗人王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