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欲就行云散锦遥

诗句
欲就行云散锦遥
拼音
 yù jiù xíng yún sàn jǐn yáo
平仄
仄仄仄平仄仄平
韵脚
下平二萧
上一句
自携明月移灯疾
下一句
河伯轩窗通贝阙

「欲就行云散锦遥」出自:《利州江潭作(感孕金轮所)》

神剑飞来不易销,碧潭珍重驻兰桡。自携明月移灯疾,
欲就行云散锦遥。河伯轩窗通贝阙,水宫帷箔卷冰绡。
他时燕脯无人寄,雨满空城蕙叶雕。

「欲就行云散锦遥」作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十七岁时就受到牛僧孺党令孤楚的赏识,被任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时,受到令孤楚的儿子令孤绹的赞誉,中进士。次年受到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的宠爱,…

「欲就行云散锦遥」辞典释义

◎ 欲的意思

【辰集下 • 欠】欲·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7

【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
【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
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
婉順貌。【禮·祭義】其薦之也,敬以欲。
將然也。【古銘】欲墮不墮,逢王顆。【杜甫詩】渾欲不勝簪。
與慾通。【詩·大雅】匪棘其欲。【註】與慾同。
【集韻】【韻會】兪戍切,音裕。義同。【揚雄·羽獵賦】壯士忼慨,殊鄕別趣。東西南北,騁嗜奔欲。【潘岳·西征賦】旣餐服以屬厭,泊恬靜以無欲。俱讀裕。
叶余律切,音聿。【易林】鼎足承德,嘉謀是克。爲王開庭,得心所欲。

◎ 就的意思

【寅集上 • 尢】就·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9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疾僦切,音鷲。【說文】就,高也。从京,从尤。【徐曰】尤,異也。尤高人所就之處,語曰:就之如日。會意。【廣韻】成也,迎也。【詩·邶風】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周頌】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
卽也。【齊語】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
【增韻】從也。【禮·檀弓】先王之制,禮也。過之者俯而就之。
帀也。【禮·禮器】大路繁纓一就。【註】五采一帀曰就。
能也。【左傳·哀十一年】郊之戰,季孫曰:須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註】雖少年,能用命也。
終也。【郭璞曰】凡事物成就亦終也。
姓。【後漢書】菟賴氏,改爲就氏。

◎ 行的意思

【申集下 • 行】行·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 云的意思

【子集上 • 二】云·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2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 散的意思

【卯集下 • 攴】散·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古文〕枚【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傘。㪔,通作散。【易·說卦】風以散之。【禮·曲禮】積而能散。
【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註】散,放也。
【博雅】布也。【廣韻】散,誕也。【增韻】又宂散,閒散。【韻會】不自檢束爲散。【莊子·養生主】散人又惡知散木。【註】不在可用之數。
姓。【書·君奭】有若散宜生。【傳】散氏,宜生名。
酒尊名。【周禮·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註】漆尊也,無飾曰散。【儀禮·燕禮】酌散西階上。【註】酌散者,酌方壷酒也。【禮·禮器】賤者獻以散。【註】五升曰散。○按《周禮》《儀禮》《禮記》《釋文》音素旱反。《韻會》獨引此條入去聲,非是。蓋上去二聲可通讀也。
藥石屑曰散。【後漢·華陀傳】漆葉靑䴴散。
琴曲名。【晉書·嵆康傳】有廣陵散。
【廣韻】蘇旰切【集韻】【韻會】先旰切,音鏾。義同。
【集韻】相干切。與跚同。【史記·平原君傳】槃散行汲。【註】索隱曰:先寒反,亦作珊。音同。

◎ 锦的意思

【戌集上 • 金】锦·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飮切,音。【說文】襄色織文也。从帛金聲。【徐曰】襄,雜色也。漢魏郡有縣,能織錦綺,因名襄邑。【釋名】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故字从金帛。【詩·衞風】衣錦褧衣。【傳】錦,文衣也。【左傳·襄三十一年】子有美錦,不使人學製焉。【拾遺記】員嶠山有冰蠶,霜覆之,然後成繭。其色五采,後代效之,染五色絲,織以爲錦。
【五代史·吳越世家】臨安有大樹,錢鏐幼時戲於此,及貴歸,衣以錦,號其樹曰衣錦將軍。
【南窗紀談】中散大夫,舊說謂之十樣錦。受命之初,不俟恩赦,便許封贈父母,一也。妻封郡君,二也。不隔郊奏薦,三也。奏子爲職官,四也。乗馬許行馳道,五也。馬鞍上施紫絲座,六也。馬前執破木板,七也。宴殿用金器具朶殿上,八也。許上遺表,九也。國史立傳,十也。
姓。漢郞中令錦被。
貝錦,蟲名。【詩·小雅】萋兮菲兮,成是貝錦。【註】水中介蟲,文似錦。
水名。【前漢·司馬相如傳】漢宮有水錦,水有鴛。
【廣輿記】成都府城南有錦江,一名汶江,織錦濯此則鮮麗,其地曰錦里,其城曰錦官城。

◎ 遥的意思

【酉集下 • 辵】遥·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0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謠。【說文】遠也。【禮·王制】千里而遙。【左傳·昭二十五年】遠哉遙遙。
逍遙,徜徉也。互詳逍字註。

总述:诗句欲就行云散锦遥出自《利州江潭作(感孕金轮所)》。作者是唐朝诗人李商隐。

(0)